第二百七十七章 西凉国咱学不来(1 / 2)

王冠智很忠诚,虽然陈长生待他不薄。但毕竟,他和亓无忌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所以才会被亓无忌派到西凉国当间谍。

王冠智也很敬业。

他利用国相的身份很快就掌握了西凉国内大量第一手资料,主要是经济上的情报。

在给皇帝亓无忌的这份特殊的报告里,王冠智寻根溯源,详细说明了陈长生之所以能在西凉混得如鱼得水的原因。

这个原因很简单,他能让属下的人过上好日子。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这个吃饱饭都不容易的年代,跟着西凉王能隔三差五的吃肉,谁不愿意跟着陈长生混啊?

话说陈长生搞钱的手段也是相当的简单。

发展制造业!

虽然陈长生被封为西凉王后,涉及到军工方面的产业和人才还都在西北。只把定边的一部分产业转移到了晋阳等地。但即便这样,晋阳也走进了工业化时代,城里城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那些有钱的大商人在陈长生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也开办了很多民用企业,生产出来的衣服鞋帽,锅碗瓢盆,菜刀镰刀锄头等民用产品,不仅大受当地人的欢迎,而且还能运到大梁内地和匈奴人那里赚取高额利润。

西凉国财政也是靠这些企业收了大量税银。

“搞厂子这么赚钱吗?”亓无忌一脸迷茫。

话说大梁也有很多作坊,而且资源丰富,要搞制造业,也比陈长生有优势。一个穷得连裤子都

穿不上的凉州,能靠制造业发家致富?

可当亓无忌看过王冠智详细列举的产品清单和价格时,终于相信了。

以定边产的一柄钢刀来举例,定边机械制造厂出产的环首刀在匈奴人那里能换一匹好马。也就是市值五十两白银。

而定边大小工厂每月能产近一千五百柄战刀。

当然,战刀在大梁属于管制刀具,陈长生只能把这些战刀装备自己的军队,并出口外贸。但菜刀呢?

定边出的菜刀最少要二两银子一把。这个价格很恐怖了。但大梁人争先恐后的去买,愿意只有一个,锋利,耐用。因为定边的铁匠用的是碳钢打制刀具。而大梁人用的是铁片子。就算禁卫军用的环首刀,所用的钢也不抵定边的菜刀好。

除了菜刀,砍柴刀,屠刀,镰刀,铁锅,炒勺,锄头等所有家用和农用铁器都比大梁产的要贵几倍。

除了这些铁器,大梁产的其他产品也都广受大梁人的欢迎。

不仅大梁人买,匈奴人也非常愿意买凉州的东西。

陈长生卖给他们一把切肉的小刀,就能换三只羊。光这种贸易,凉州每年就可以卖出几十万两白银的东西。

“想不到打造铁器这么赚钱!”亓无忌似乎看到了一条强国致富的路。

既然舅哥儿陈长生能搞,他也能搞。毕竟大梁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市场是蓝海。

但此事交代到户部,户部却说搞不了。

“怎么,没有设备,可以到凉

州去买,没有钢铁,可以让匠人去凉州学着炼,或者直接把人挖过来,这有何难?”亓无忌有些不高兴。

户部很快就回应了。

陛下,咱大梁不是买不起设备,而是没有“电”!

凉州的匠作坊里都用一种叫“电”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来启动那些稀奇古怪的机械。

“没有,就让陈长生给朕运来一些!这点事都办不了,朕要你等何用?”亓无忌龙颜大怒。

“陛下,请息怒,电可以让西凉王运来,可最最重要的是,咱雇不起凉州的工匠啊!”

“雇不起工匠?”亓无忌有些诧异了。

作坊匠人是比农人都不如的下等人,怎么就雇不起了?

“陛下,据臣所了解,西凉王把凉州的工匠分八级,初等的一二级工匠每人日薪就要七八十钱,成熟的优秀工匠更贵,八级工匠的工资简直比县令的工资还高。所以,臣说雇不起”工部的官快哭了。

这特么能赚到钱了吗,赚点钱不都给工匠了?

“冠智,你是不是被骗了?”亓无忌十分纳闷儿。

身为大梁皇帝,虽然亓无忌是九五之尊,但他还真不懂什么叫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也没有认真调查过西凉工厂内职工的生产效率,所以产生这样的困惑不足为奇。

而大梁的官员觉得人工贵,是因为重农轻商的思想作怪,商人和作坊主要交重税,除了交税,再给工人开那么高的工资,当然赔钱了

“不能啊,待臣再详细调查了解一下啊!”王冠智觉得,既然皇帝觉得不可能,那一定是自己调查得不够细。

王冠智深入基层,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西凉国的经济奇迹。

恰逢此时,陈长生决定在秋收后搞一项基建工程,修筑一条从晋阳到定边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