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 摊牌(1 / 5)

赫舍里家长房的商队经常出入蒙古,与蒙古诸部都非常熟。乌雅氏知道巴林部在迎娶固伦淑慧长公主的时候也曾经煊赫一时,后来老国公病逝,才慢慢衰败下去。

到如今,莫说是蒙古的领头羊,恐怕连羊尾巴都摸不上了。

也难怪固伦淑慧长公主此次进京,就火急火燎地求娶荣宪公主,想要再借皇室的东风将暮气沉沉的巴林部带起来。

固伦淑慧长公主很聪明,皇室也确实有东风可乘,奈何海贸这一块蒙古诸部根本无人问津。

八旗不认海贸,还有个理由,比如不会游泳害怕船翻淹死之类,蒙古干脆权当看不见,理由都懒得编。

这种只想借东风,却又怕这怕那,总想躺着数钱的,乌雅氏半只眼睛都看不上。

不过是皇后疼爱三格格,怕三格格嫁过去受委屈,这才想抬举一下巴林部。

谁都知道巴林部现在是长公主当家,结果皇后一番抬举,对方只派了一个未成年过来,可见是要多敷衍有多敷衍。

狗肉之所以上不得台面,是有原因的。

对方足够敷衍,乌雅氏却出于对皇后的敬重,亲自带着参观,但凡能对外公布的,全都拿出来了。

原以为对方看过就会走,谁知这位小辅国公竟然动了心思,想要个人入股。

赫舍里家长房很忌讳稀释股份,目前在长房有股份的,只有四个人,即皇后、太子、小六和小七。

三个孩子的股金都是皇后出的。

在长房入股不行,在海贸生意这一块倒是可以,但也要有关系。

考虑到荣妃一直是皇后的左膀右臂,三格格也很讨喜,颇得皇后喜爱,见到自己也是小舅母小舅母叫得亲热,乌雅氏决定给巴林部辅国公这个面子。

让他以个人名义,在海贸生意中入股。

半个月后,看着巴林部辅国公带来的股金,乌雅氏挑眉,还真不算少,这是把自己的全部家底都压上了吧。

见她挑眉,乌尔衮以为带少了:“不够的话,我再回去想想办法。”

乌雅氏摆手:“满够了。”

又问:“辅国公这是真心想做海贸的生意?”

乌尔衮点头:“到时候还望小舅母照拂。”

小舅母都喊上了,可见是跟三格格搭上话了。巴林部这位辅国公脑子聪明,有远见,能屈能伸,乌雅氏越来越看好他了。

也是,皇后是什么眼光,看人一看一个准。她想抬举的人,就没有孬种。

况且海贸生意太大,一家哪里吃得过来,当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天下一统,海晏河清,众人却都比从前更忙了,忙着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进发。

康熙二十六年的冬至,在一场鹅毛大雪中到来。

“瑞雪兆丰年。”此时太皇太后已然病得起不来床了,她拒绝服药,却望着窗外那一片银白艰难地扯出了微笑。

长公主过来侍疾半年

多了,此时见天降大雪不由心焦,迫切想要回部族看看。

郝如月掐指一算,劝她:“雪天路滑,姑母不如等天晴了再走。”

等天晴了,雪化了,太皇太后怕也要离开了。

今年从入秋开始就没下过一场雨,皇上心急如焚,带着文武百官步行去天坛祈雨。

无果。

若不是郝如月劝着,差点都要下罪己诏了。

没错,古代人认为天不下雨,是帝王无德,才招来天罚。

旱灾正是天罚的一种。

说来也怪,历史上康熙祈雨全部都有下文,基本上祈雨过后,一周之内必然有回报。

反观乾隆,就没那么幸运了。

这回也不知为何,康熙雨神之名失灵了,驻守在天坛的龙王好像没在家。

皇上心焦,太皇太后也跟着心焦,病情越发恶化。

皇上没下罪己诏,太皇太后却让人将她抬到佛前,许愿以十年阳寿换一场大雪,免天下生灵涂炭。

皇上得知落下泪来,郝如月却知道,太皇太后这笔买卖做得不亏。

不但不亏,还可能胜天半子。

天坛的龙王不靠谱,法华殿的佛祖还是要普度众生的,终于在冬至这一日飘起了鹅毛大雪。

雪一连下了三天,在第三天傍晚渐渐放晴。

太皇太后也在这天傍晚有了些精神,吩咐人抬她去法华殿还愿。

病重之人的十年阳寿意味着什么,没人比太皇太后更清楚了。她病得太重,跪不住,只得趴在佛前,笑着对佛祖说:“我一生不信神佛,这一回,谢谢佛祖了!”

太皇太后忽然到法华殿还愿,长公主是跟着来的,太后、皇上、郝如月和太子也先后赶到。

“皇祖母,天冷了,回吧。”等太皇太后还愿结束,皇上第一个开口劝。

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