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予泽(二)(1 / 2)

回仪元殿的路上,我遇见了惠母妃——亦是如今诸太妃中位份最尊的惠仪贵太妃。惠母妃与母后自幼相识,一同入宫,数十年情分不同寻常,我与三弟予沐亦是一路扶持,故而我登基之后对她崇以尊号,仍以母妃相称。

见到她,我才觉得有什么不对:母后未叫惠母妃赴宴。按理说这种场合母后总会叫惠母妃一起的,且九皇婶与惠母妃也是旧交,感情颇深。

于是我便问道:“母妃这是往何处去?”

惠母妃扶一扶鬓边的羊脂玉攒菊步摇,温和道:“这眼看就是端阳了,太后着我拟订下给王公近臣的赏赐礼单,有几样得去库房里拾掇出来。”

一听这话,我便知道是母后有意为之了。端阳赏赐都有成例可循,一向是内务府相宜处置,只需过目确认无误即可,本不麻烦,又不急在一时。

惠母妃既如此说,我也不好多问,便道:“此等小事,让采月姑姑去办就是了,怎么还劳母妃亲自走一趟?”

“左右长日无事,就当走动走动了。”惠母妃笑道,还忍不住揶揄我:“待孝期一过,皇上大婚立后,我和太后也不必管这些,自有新主子去操心了。”

提及此事,我不免尴尬地笑了笑,只好礼貌辞别,继续我朝乾夕惕的帝王生涯。

明嘉元年的端阳节,恰好也是个诸事皆宜的吉日,我知会了礼部和宗人府,于那一日正式将予澈和恭宁写在了九皇叔一脉的玉牒上,至此,皇室过继的最后一步业已完成。

早前,我已与母后商议过,待来日予澈长大成人,我会以他作为平阳王嗣子的身份,重新封他一个郡王之位。适时,清河王一脉便将于大周王朝彻底断绝——这亦是我所能做到的最大的让步了。至于恭宁,凡是淇梦有的她也都会有,有九皇婶在,倒也不必我多费心。

有关先帝驾崩的所有祭礼已然完成,只待三年孝期结束,便算是全然完成了新旧朝代的更迭。国朝的万事万物,都将顺着崭新的轨迹按部就班地延伸下去。

我初登皇位,除了九皇叔辅政之外,还封了三弟予沐为摄政王,着他赞襄朝政。朝事繁杂,多亏有了三弟,我才能得以安定住那些老臣,尤其是曾经依附于先废后朱氏一族的长安侯汤家、前任司空苏家及齐王兄的岳家随国公府。

这些人,其实细究根基,多半是昭成太后当年为了父皇而一手培植扶持起来的羽翼。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若是不安分,那么落得何种境地都是他们自作自受。若是他们识相,我也乐得将他们荣养在京,博个贤宽之名。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端阳节的休沐刚过,礼部侍郎苏崇胤便具本上奏,请求我检选世家秀女为嫔御,绵延皇嗣。

苏崇胤是前任司空苏遂信的侄孙,自从苏遂信被父皇厌弃郁郁而终后,苏家的声势早已大不如前,这个苏崇胤算是苏家现在出仕的子孙中难得有出息的,也是因此,我才容了他在礼部这种清贵地界做官。

可没想到,父皇驾崩尚未满一年,他便已经按捺不住了。

大周礼制悉循前朝旧例而定,依例,先帝驾崩应守孝期三年,服二十七月,但落到实际时,一般都会以日易月,守二十七日心孝即可。尤其是当新帝登基尚未大婚时,在祭礼完毕后便可正常立后纳妃——先帝便是如此。

只是父皇理政后期,朝风不净,法度松弛,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当时我虽已参政,但不敢大肆清理那些盘根错节的显贵势力。直至我登基之初,便迫不及待地清理积弊,于是与母后和九皇叔商议之后,昭告天下,将为先帝服满三年孝期,皇室宗亲一年之内不得婚娶、礼乐,借此示天下百姓以孝治国,重□□纪。

这其中亦有我的私心。我是母后的长子,深知她一路走来殊为不易,也知先帝后宫多有污糟之事,防不胜防。

所以,当看到苏崇胤的奏章时,我直接朱笔一挥给他发了回去:朕已笃志守孝期三年,若出尔反尔,何能君临天下?

然而那苏崇胤却不肯罢休,次日又当着文武百官进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吾皇膝下空空,岂不令先帝神魂不安?”

朝堂之上,我忍了又忍,不为所动:“即便是民间晚辈守孝,也应孝期过后方能议亲。朕乃天子,为天下臣民之表率,尔等欲令朕背负不孝之名,是何肺腑?”

言罢,苏崇胤还要再进言,我索性召来金吾卫,将他驱除朝堂。

虽然心里想的是一切求稳,但似苏崇胤这般迎头撞上来,我也刚好杀鸡儆猴。

三日后,我的旨意下达中书省:苏崇胤进言不敬,有违礼法,不可再任礼部侍郎,着贬为县吏,不日离京。

群臣闻之骇然,有苏崇胤做例,此后再无进言选秀者,但还是有消息辗转传入颐宁宫,请母后预先择选名门淑女教养于后廷,犹如昔日的端平贤太妃,以备将来后妃之选。

这个意思一提出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住了甄家,猜测会不会再有隆庆朝昭宪太后与废后夏氏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