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 3)

重逢一滴泪 李檀栾 1574 字 12个月前

一千年前,晚秋的日暮时分,安国的丞相府内,丞相一家正在用晚膳。

此刻府里分外热闹,欢声笑语雀跃各个角落,只因今日是丞相最疼爱的女儿檀栾郡主的十八岁及笈礼。

白日礼节繁琐,直到这时才有空一家人坐下来好好吃饭和休息。

李檀栾,安国李丞相的长女,母亲李氏是当今皇帝的胞妹,因此她作为丞相唯一的掌上明珠更是倍受万千宠爱。

李檀栾出生起就被封为郡主,自小养在皇宫里,同皇后的嫡女长明公主一起长大。

现如今郡主已到了二九年华,正是闺中待嫁的年纪,皇帝特地下旨这两天让郡主回家同双亲团聚,而以后的出嫁仪式都将在宫里操办和举行。

丫鬟按吩咐取来一个精致小巧的木匣子,李夫人从匣子中拿出一串佛珠:

“栾儿,这时我从灵真寺的天一法师那求来的佛物。”她将佛珠戴在李檀栾没拿筷子的左手腕上,“你已十八,常伴母亲身边的时日有限,明日过后又得返回宫中,母亲只求佛祖保佑你一生顺遂,美满幸福。”说罢,便不禁举起手帕拭泪。

“母亲,你若舍不得女儿,女儿便不嫁,愿意永远陪在父母身边不离不弃。”李檀栾也难忍泪水,抱着李夫人说道。

“行了,栾儿好不容易才回来一趟,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别哭哭啼啼的。”李丞相在一旁打断,与李夫人交换了个眼神,继而转向李檀栾,“这佛珠好生戴着,你母亲昨日天不亮就去寺庙里求得,诚心万物可鉴,相信天理之灵定会护你。”话毕,他用手紧紧握住宝贝女儿的手。

夜晚,圆月高挂。

李檀栾坐在床边,盯着窗边摇曳的烛光,思虑万千。

李檀栾从小在宫里长大,养尊处优,虽吃穿用度与公主无异,身份地位也备受尊重,可她心里很清楚,皇帝舅舅给予自己的荣宠到底有几分来自关爱,又有几分来自忌惮。

李家世代为官,报效朝廷,在朝野上下的根基十分深厚。

为了得到李家的辅佐和支持,也为了李家地位的巩固和壮大,李家和皇室之间这些年早已姻亲不断,彼此相连。

可即便如此,当今皇帝依然对李家的忠心怀有猜忌。他把李丞相唯一的女儿李檀栾接到宫里,加封荣誉,其本质还是将李檀栾视作质子,为了防止有朝一日李家的野心,也为了更好地掌控李檀栾的婚姻。

因此,李檀栾在宫里的日子虽繁华金贵,却若浮云,无一天有实感。

父母总会进宫来看望自己,但宫规严苛,每每短暂相逢又迅速别离。今日看到父亲鬓边的白丝,李檀栾内心更是惆怅不已。

刚才李丞相和李夫人在饭桌上的眼神交流李檀栾看得一清二楚,她知道,许是自己的婚事有了定数。

如今的朝堂之上,唯有太子与三皇子相持相争,但三皇子的母族身份低微,想来自己未来的夫君只能是太子了。

正因宫里的耳濡目染,李檀栾打小就知道自己未来的安排,故而她在宫中总是刻意避开所有皇子公主们,也好在皇帝眼里留一个毫无心思、持身中正的形象。

但李檀栾与长明公主却十分交好。

公主性情大方、爱憎分明,背地里总是不避讳地数落同她一母所出的兄长太子,所以李檀栾多少能知道一些关于太子的情况。

譬如明明身处东宫,太子的后院却总能时不时召进大江南北的美女。

想到这,李檀栾叹了口气。

她抚摸着手腕上的佛珠,佛珠在晃动的烛火下闪耀着暗淡的光泽。

“也许,这就是我的命吧。”

第二天,李丞相一早便上朝去了,李檀栾得母亲允许独自出门逛逛。

“还是外面的空气更自由啊。”李檀栾长吸一口气,顿觉神清气爽。

宫规繁琐,她长这么大,却不曾真正出来逛过几回,相比那些个金银首饰,能够像现在这样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才是最好的生辰礼。

李檀栾一路随意采买着,顺道还不忘给长明捎点宫外的新鲜物件。

“牛肉面,好吃便宜的牛肉面!”

听到前面店家的吆喝,李檀栾闻着诱人的香味兴奋地向前走去,不料途中突然被一道猛力拽入小巷,对方身强力壮,她的嘴被紧紧捂着,拼命挣扎也逃不脱,喊不出。

幸而这时及时出现一位黑衣高手救李檀栾于水火,可她正准备千恩万谢时,那人却不受控制地重重倒下。

一间陈旧破落的小土地庙里,李檀栾守着救命恩人,手指拨动着佛珠,嘴里絮絮念着母亲常挂在口中的“佛祖保佑”。

要是此人因自己而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