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回书院(上)(1 / 3)

这一觉睡醒已是隔天巳时,计划返校的日子就这样延迟了。雎献这会儿已经去县衙把喓喓换了回来。被换回来的喓喓一早吃了饭正在补觉,还带回来了好消息,说已经找到了刚进府的新娘,还和对方取得了联系。而在他的安抚下,对方答应会委曲求全,尽力保住性命。

而与此同时,在据彼泽山三百多里的蒙县办理公务的琼音阁一行,收到了八天前有关韩湫的消息,经过这几日马不停蹄地赶路,也终于声势浩大地抵达了大泽县。

那十几个骑着一色高头骏骊,穿着一水儿蓝黑官服,戴着官帽的女武官刚走到东城门,县上来了一拨京官,还是琼音阁女官的消息就在眨眼间传遍了大街小巷。——最好看热闹的几个闲散少年你争我抢地狂奔在街头,风一般在人群里横冲直撞,一路频频对着自己引起的各种骚动以及人流最密的那几处馆肆高声大喊:“琼音阁的女官来了!琼音阁的女官进县了!快来人啊!……”

为了一睹女京官们的绝世风采,人们顷刻就尽数涌到了街头。于是足半个时辰过去,才叫人望见那群英姿飒爽的女官骑着马在几个人自发地开路下,一面和周围高声问候的百姓们点头致意,一面艰难地分拨开那些为了瞻仰他们英姿而簇拥在周围的男女老少,骑着马缓缓而来。甚至临时才收到了京官进城的消息而前去迎接的县衙差役们都被拥堵的人群挤在了后头隔了老远的地方,于是又响起了敲锣开道声……

看着葛大人一行从白鹭飞下面走过,正叹了一句:“好威风啊。”就眼睁睁看他们下了马,进了门。

“小姐!琼音阁的女官们进白鹭飞来了。”楼下的茶倌小二慌里慌张地赶了上来。——白鹭飞里不少侍女和伙计都是大泽县本地人,并不知道这白鹭飞背后的利害关系。

“我看见了。”

一行下了楼,两个女官已经站在了门口做禁卫,拦住了想要跟随进来的百姓。葛大人也毫不顾忌地走过来。正要开口,喓喓便出来了:“母亲!”——为着手上现成的案子,他一听说消息便要前去迎接,谈何补眠。只是出了后巷好半晌也没能近前。谁知琼音阁的人竟直接上门了。

“你怎么没在书院?”

喓喓径直看向我:“小玉也还没去书院。而且手上有点事。”

“什么事?”

“你们不先去县衙吗?”

“不急,先和你们说说话。”一行安排了茶水点心,随行的大人们都在大堂坐下了。一面吃茶,一面和和气气地同客人们聊天,既问起县上的新鲜事,也回答客人们各种古怪的提问……而喓喓和师姐妹们见过面,行过礼,便同葛大人一道来到了后园。这一问起,才知他们正是为了韩湫的事而来。

喓喓:“那人已经被押解进京了。”

葛大人:“我知道。可君上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所以让我们专程来接殿下回京。”

脑子顿时一片空白——

多日来思念舅舅是真,自觉孤单无依也是真,可是,我不想回京,不想。一想到回京后就要重复当初那身在深宫禁院时,裹着繁文缛节,千篇一律,波澜不惊的生活,整个人都不好了……所幸葛大人一句话还没个着落:“……不过,君上也说了,若是殿下不肯回去,便要我们为殿下来日的太平扫清障碍。”

听见这话,才总算松了一口气。也难怪,这一行人穿着官服就进了白鹭飞。喓喓:“母亲这是什么意思?”

葛大人只看着我:“殿下要回京吗?”

我轻轻摇了摇头。态度虽然坚定,也不愿这里的词句伤了远在京都的舅舅的心。葛大人垂眸沉思片刻:“殿下再好好考虑考虑吧。一会儿我们去县衙交接了,便上山为琼音阁招生。总归要在这城里盘桓几日。”

喓喓:“招生不是立秋的事吗?”

“如今都来了,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早一些晚一些又有何妨。”

喓喓这时看了我一眼,道:“母亲,你们是从东城门进县上来的,便不是从京城来的吧?是在哪儿办什么事呢?”

“问这个做什么?”

“若母亲手里有御笔的巡检信令,是受君上钦定办理地方的案子才出京,这里正有一桩要紧的官司需要母亲过目……”

葛大人的出现恰似一阵东风,正好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眼下将事情始末备细说了,葛浔斟酌片刻,只问我要了一封盖有公主玉印的手令,便领命率众暗访此事。看这一拨人又利落地离去,一眨眼就只留下了白鹭飞空荡荡的厅堂,真不由得叫人叹一句:“好生威风。”

琼音阁一来,便彻底将山神娶亲的事交割清楚,我心中也宽松了大半。只是好奇这事情会落得个怎么样的结果。下午雎献回来,才说县衙里来了一群女官,其中不乏身怀武艺,耳聪目明的高手,为了谨慎起见便中途回来了。喓喓于是和雎献两个互通了有无,只用自己琼音阁阁主女儿的身份做幌子,说葛浔为了他的情面已经接手了此事,让他自此不必再劳累插手。又道:“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