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1 / 2)

殿内几位大臣正在交头接耳,讨论着眼下的漠北的局势。看到靖祈瑧的身影,立马就住了嘴。

以瞿睿为首的诸位大臣对着他行了礼,“参见太子殿下。”

靖祈瑧忙道,“几位大人快快免礼,现在是军情之事要紧。”

跟着众人在殿内坐等了一会儿,才看到阿姐靖祈玥一身戎装风尘仆仆的从门口。

等人到齐了,坐在龙椅上的靖祈渊开口。

“说吧,漠北这事你们怎么看?”

“陛下,罗刹国自古就偏居北边极寒之地,与我朝相安无事,这次联合戎狄在边关频频异动,只怕来者不善啊!”内阁一位大臣担忧的说道。

有几个留在兵部的将军性子比较急,听到他这么说,激动的道,“怕什么,他们敢动咱们就派兵打过去,来一个打一个,来一双打一双!”

“你说的倒是轻巧,可自古以来哪场战争不是耗费巨大,几乎都是用人命和白银堆起来。好不容易养了这么些年把人口养起来了,国库也有了些钱粮,可就算是这样也经不住几场战事的损耗。”

宋阁老年纪虽然大了,但是轮到事关国库和人口的事情上面,声音那是一点也没弱了下去。

“咱们不打仗,难道要把北地拱手让给那群野蛮人吗?那可是咱们大启的国土,上面生活的都是大启的百姓!”

被武将这样质问,宋阁老再怎么嘴皮子利索也不可能当着陛下的面,说出把北地拱手让出去的话。

何况他也不是不想抵御侵犯国朝的异族,只是心疼将送到北地的钱粮和将士们的性命,于是叹了一声就退了回去。

吵赢了最抠门的宋阁老,几个将军略有些洋洋得意。这时处于上首的靖祈渊问向其他人,“你们怎么看?”

内阁的几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是由瞿睿出来答了话。

“启禀陛下,五年前我朝与戎狄大军在肃北关一战,虽然最后是守住了整个漠北,但自那一战后整个漠北军元气大伤,漠北将士只剩下几千余人。

就算后来几年朝廷征的兵役半数都送去了漠北军,可他们大多数还只是没多少战/场经验的新兵!

依微臣之见,可先令漠北军全军进入战时备战状态,并调集北方各省份的驻军集结于各省边境,威慑塞外异族。若边关异动,则立即出兵支援。”

瞿阁老是帝王心腹,见他说完话后龙椅上的陛下神色间没有异样,众臣子自然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

几个还想反对的官员,也有眼色的把差点出口的反对之声咽进肚子里。要是皇帝昏庸、主弱臣强,他们自然敢反驳靖祈渊的意思。

可事实是龙椅上的那个人已经掌控这个国朝数十载,手腕强势不说,在他的治理下大启也算得上是蒸蒸日上,他们根本没有反抗这位的底气,只好听着陛下安排与战事相关的事宜。

这时,皇帝看向一直在沉默的靖祈瑧,“太子,工部那边的火药武器做得怎么样?”

“回父皇,目前工部已经研制出红衣大炮三尊、□□数把,匠人们正在想办法改善射程和弹药容量。”

靖祈渊沉吟片刻,“先把技术改进这些放一放,叫他们多带点人出来一起做这个红衣大炮和□□,务必要在战事发生后,朝廷大军出发的时候,能带上不少!”

“儿臣遵命!”

本来这些大臣还在疑惑红衣大炮和□□是何物,等到他们跟着陛下和太子前往城外某处秘密营地时,

看到那三尊散发着骇人煞气的由二轮板车和紫红色的直筒大管组成的红衣大炮时,他们总算是明白太子和陛下是在打什么哑谜了。

靖祈瑧站在匠人们为了检测武器性能而搭建的木制高台上,见炮身已经设置好,一声令下。

众人只听见“轰!”的一声,远处的小山坡就突然塌下了一大块,整个坡顶都被削了下来。

在场众人全都震撼的看着“表演”完静静伫立在原地的红衣大炮,怪不得他们之前看到那边的山坡上坡顶完整的没有几个,原来是它的功劳。

“好好好!”靖祈渊大笑着说了三个“好”字,“有此等利器在手,何愁我朝将士们打不赢那些塞外之人。”

大臣们心中震惊,他们竟然不知道,大启何时有了这等秘密武器,不过对视几眼后就很快的反应了过来,“陛下圣明!”

------

几日后,大朝会上,众人正在商讨漠北军情。

这些日子,漠北那边的急报是频频送达,最新的消息是戎狄和罗刹人组成的大军已经逐渐压临漠北边境。

突然宫外又传来了五百里加急的奏报,山东大旱!百姓暴/乱!

嗡~朝堂上顿时陷入一片嘈杂。

这两年北方的雨水是比前些年少,但北方各省的粮仓是早就储备好足够的粮食的。就算是大旱,只要当地官府及时开仓赈粮,就不会让当地百姓闹出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