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1 / 3)

御瓷厂发家日常 知卷舒 1684 字 10个月前

两人好不容易穿过了重重人群障碍,终于走到了钟楼正北面。

“第七排……”常满无语地站在钟楼高大的基座墙角下面,仰着头往上看:“‘李恒’你确定是第七排?!”

她估算了一下,钟楼的石砖一块大约有半米多高,目测第七排的位置足有三米多,还不是摸到石砖就算完成,需要在上面留下特定的记号,周围还有一堆看热闹的游客,这怎么上得去?

宋熙恒卡壳,面露尴尬浮起一抹红晕,把手举到额头上面一截,磕巴着解释:“这……那什么……我们约定时只去看了扬州府和京城内的钟楼,石砖都是一尺多长,七块砖的位置刚好在举手那么高。”

一尺大约三十多厘米,也就是大约两米的高度。

常满转头噗嗤一笑,觉得他冒傻气的时候有些可爱。

宋熙恒脸更红了,“我们回去吧,半夜我独自再来就是……”

常满见识过他翻自家院墙的灵活动作,这点高度对他应该不成问题,但是想到那些进人家里如入无人之地的黑衣人,还是拒绝道:“胡说什么,最近城内的晚上有多危险你又不是不知道。”

宋熙恒犹豫:“那怎么办?”

常满仔细观察着面前的石墙,粗狂切割而成的规则长方体相互累积堆砌,砖与砖之间用灰浆填塞缝隙,历经岁月留下斑驳的痕迹,“你要留的记号长什么样子?”

宋熙恒被这问题惊住,他无数次想重新打量面前的姑娘,她每一次都能给自己带来新鲜的体验。他相信以常满人情练达地处事态度,不会不清楚这个标记对自己的重要程度,现在这样看似毫不客气的提问,却有种把他归到自己人范畴里的贴心。

他在手心里画出图案,“你知道远古文字吧,用的是古字里的‘李’,上面代表木,下面代表果,再将文字上下翻转就是记号。”

常满看着那个类似甲骨文一样的李字,脑海里勾画两遍就记了下来,眨了眨眼睛,“我有办法了,跟我来……”

常满不由分说地带着宋熙恒重新挤进人群,在路边卖丝带的小贩摊子里挑选了一条石榴红色的长绦,又在几步之隔代写书信的书摊上借了笔墨。

她胳膊悬停在长绦上思索片刻,落笔写上了‘当使心安与身健,长愿相随’一行字。

等墨迹干透之后,将长绦递给宋熙恒,让他将其中一端牢牢地绑在随意捡的一截干树枝上。

见过城隍庙许愿树上挂满的红绸吧,钟楼上的花裙边已经很相似了,常满打算再仿制一根许愿丝带。这样就有理由爬高了,看钟楼外游客们扎堆凑热闹的行径,不愁没人模仿,再说她是女孩子嘛,不会引起黑衣人注意的,但她还是认真的写下了一句对师父平安健康的祝福。

常满想起师父,眼眶有点泛红。

两人加快速度再次返回墙角,常满问:“把你的袖刀借我一用,然后你能将我举起来吗?”

宋熙恒应声,隐蔽的拆下袖刀递给常满,弯腰一把薅住她的胳膊,一拎一举,眨眼就将人稳稳地扛在了肩头:“扶好了!”

常满歪歪扭扭的站直身子,才刚刚拿出长绦,就听见附近有女孩们叽叽喳喳地惊呼:

“快来看,那是不是在挂许愿绸?”

“在哪买的红绸?我也要许愿!”

常满将系着长绦的木棍卡在两块石砖的缝隙间,借着飘飘荡荡的红绸遮掩,快速在石砖角落用削铁如泥的袖刀刻下拇指大小的记号,在宋熙恒将她从肩上卸下来时,她刻意朗声说:“挂好了,他一定能平安长寿的。”

宋熙恒昨日在常宅住了一天,从玉扇那里得知常父已经病重多日,他是真的希望常满愿望成真,于是认真地沉声说:“一定会的。”

常满想再观察一下,指着不远处正对着钟楼的一间酒楼说:“我们去吃饭吧。”

-

这是一家三层的阔气酒楼,一楼是开敞大厅,正值午餐时间,大厅里座无虚席,过道里穿梭着数名跑堂。二楼是一排整齐的小雅间,大多数门扇紧闭早被人占下了。据跑堂小厮说三楼都是阔气的大包房。

常满订下一间二层临窗雅间,沿着楼梯往上走。

小厮看常满不俗的穿着,热情地推荐店内各种招牌菜,进了雅间,窗户大开清风扑面,窗边放着一张方桌,桌上的花瓶里插着一朵栀子花,小厮端茶倒水殷勤地招呼二人坐下。

“两位看看吃点什么。”小厮笑眯眯地递上一页精心装裱的菜单,很是周到。

‘如意卷、佛手莲心、绣球汤、洒蒸四软……’看不懂又没有图,这都是些什么?

“既然我请客,你来点菜吧,不要客气。”常满默默将菜单递给宋熙恒,说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