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荡倭达人——戚继光(上)(1 / 2)

须臾之后,光幕中阴云密布,弥漫着不祥之气。

大明诸帝眉头紧蹙,此景他们再熟悉不过,显然有灾厄将至。

两个漆黑如墨的大字浮现于阴云之上。

【倭患!】

众人皆是心中一惊,一个个小小的倭国,何以成患?

【元末明初,倭国正值南北朝战乱,众多落魄武士、浪人侵扰大明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到了嘉靖中叶,大明政治腐败,海防废弛,军备不修,倭患日益严重,朝廷束手无策。】

光幕中,一队百人倭寇于绍兴上虞县附近悄然登陆,一路烧杀抢掠,直抵南京城下。

一时间,南京城内人心惶惶,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下令紧闭所有城门,号召百姓登城御敌,誓与城池共存亡。

光幕前的朱棣,看了看城下的五十三个小矮人,又望了望城墙上密密麻麻的明军。

好家伙,明军足足是对方的几十倍。

朱棣人都麻了。

如此兴师动众,仅是为了对付寥寥数倭?倭人莫非有三头六臂不成?

要是不知道的人看到这一幕,还以为大明要亡国了!

很快,城下的倭寇被火铳击退,他们朝南逃窜,边逃边杀掠,明军追到杨家桥,断了倭寇的退路,才得以彻底消灭他们。

事后统计,从倭寇登陆至被消灭,历时整整八十余天。

这股倭寇在大明境内奔袭千里,数县遭袭,军民伤亡四千余人,其中更有一名御史、两名指挥、两名把总被杀。

洪武年间。

“泱泱大明,竟被几十个倭人打到了应天城下,简直是奇耻大辱!咱的明军何时变得如此费拉不堪!卫所养的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朱元璋勃然大怒,浑身都在颤抖。

好好的大明朝糜烂成如今这种鬼样子,他的心在滴血。

徐达眯起眼睛,观察良久,分析道:“怕是有奸人作祟,不然这群倭寇怎会如此熟悉地形?”

朱元璋瞳孔一缩,厉声问道:“你是说,有人给他们领路?

“恐怕不仅仅是领路,更可能是狼狈为奸,相互勾结,不然倭患何以越来越严重!”

徐达沉思片刻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一群蛀虫!朱厚熜更是饭桶一个!”朱元璋冷哼一声:“若是咱在,他们岂敢如此猖狂!咱就不信了,偌大的大明,竟无一人可以平定倭乱!”

贞观年间。

“这里面的倭人可是前几日觐见的那些矮子?”

李世民眉头紧蹙,声音中带着一丝冷意。

“回陛下,正是一国之人,他们仰慕我大唐,甚至还请求向大唐派遣使者,学习我大唐的先进文化!”

长孙无忌躬身答道。

“学习先进文化?”

李世民嗤笑一声,“怕是意不在此吧。朕原本想着倭国成为大唐藩属,学习我大唐也未尝不可,如今看来倭人桀骜不驯,看似人面实则兽心,日后怕是要养虎为患!”

李世民御笔一挥:“无忌,使者之事,朕不允!”

【倭寇出现在南京之事,虽然实质危害不大,却影响巨大,大明朝野震动,就连沉迷休仙的朱厚熜也被惊动,万一下次出现在北京该怎么办?】

就在朝堂为平倭之事争吵不休的时候,一个人默默组建起一支新军。

这支新军就是日后令倭寇、甚至是鞑靼闻风丧胆的“戚家军”。

而组建它的人名叫戚继光!

万历年间。

戚继光正在张居正府上做客,两人悠闲地喝着茶,看着光幕。

“元敬啊,你这回可算是青史留名啦,本人实属羡慕不已啊!”

张居正乐呵呵道。

“首辅大人说笑了,我也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哪里赶得上您。您做的事,才是真正有益于国家的大事,我相信您必定能名垂青史!”

戚继光语气诚恳。

“名垂青史就不必了,本人要求不多,只要不遗臭万年就行,如今的我都快人人喊打了!”

张居正哈哈一笑,眼中却闪过一丝惆怅。

戚继光还想说些什么,张居正摆了摆手:“罢了,此事不必多提,看光幕,你才是主角!”

光幕还在继续。

戚继光的祖上早年跟随朱元璋征战,立有军功,家族得以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继光十七岁时,袭父职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担任浙江都司佥事,因多次向总督胡宗宪献御倭之策,深得对方赏识,次年晋升为参将。

经过多次与倭寇交手,甚至差点全军覆灭,戚继光意识到卫所士兵军纪松弛,战斗力低下,难堪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