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1 / 2)

众所周知,大明朝党争严重,在大明开国之初,就已见端倪。

明朝的开国功臣主要为淮西、浙东两大党派。

浙东集团先后以刘基、杨宪为首,淮西集团的领头人则是李善长,淮西集团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则是胡惟庸。

从起义时起,两派就明争暗斗不断,立国之后,没有了外敌,斗争更是愈演愈烈。

随着刘基“病”死,杨宪获罪被杀,浙东集团一削再削,再也无力与淮西抗争。

淮西集团一家独大。

洪武年间。

李善长眉头一跳,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他偷偷看向龙椅上的朱元璋,对方的脸上毫无表情,看不出悲喜。

胡惟庸则是心中窃喜。

他觉得淮西势力越强大,朱元璋越不敢动他们,反而不得不依仗淮西集团治理天下。

刘基则是一脸茫然地看向病字上面的引号,这是怎么个意思?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在李善长的举荐下,胡惟庸出任右丞相,挤走了丞相汪广洋,独揽大权。】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胡惟庸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成为了大明帝国的二把手,当朝第一权臣。】

胡惟庸喜上眉梢,根本压抑不住嘴角的笑。

满朝大臣都是我的人,这把稳了!

李善长眉头紧锁,心头的不安感更加强烈了。

徐达和汤和对视一眼,默默离二人远了一些。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

“嘶!”

大臣们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造反?反的还是造反大户朱元璋,胡惟庸你可真牛逼,你是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啊?

“嘎!”

胡惟庸的笑容僵住了。

李善长的心彻底凉了。

徐达瞅了瞅面无表情的朱元璋,又瞅了瞅吓呆了的胡惟庸,不由得冒出一个问题:胡惟庸这沙币怎么敢的?

“造反,我?怎么可能?”

胡惟庸大脑一片空白,反反复复地念叨这句话。

李善长率先回过神来,抓着胡惟庸的领子就是两个大比兜,边打边骂:“胡惟庸没想到你是这种人!老夫真是瞎了眼,才会举荐你这么个东西。”

扇完后,李善长泪眼婆娑道:“陛下,都是臣的错,臣识人不明,有愧于陛下,还请陛下治罪。”

朱元璋默不作声,这老家伙心还真黑,见形势不对,立马撇清干系,识人不明,呵呵,你要没参加,我把朱字倒着写。

“来人,把胡惟庸拿住,听候发落。”

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禁军马上冲了进来,一下把胡惟庸按在地上,五花大绑。

“臣,冤枉啊!一定是奸人害臣!”

被捆成死猪模样的胡惟庸哀嚎道。

“冤枉?”

朱元璋虎目圆睁:“好,咱就再看看,让你死的心安!”

光幕还在继续。

自从胡惟庸当上丞相后,所有的政事都经由他手,官员们对他极尽阿谀奉承,朝中到处都是他的党羽。

这让胡惟庸有些飘飘然,久而久之,他产生了一个错觉,这天下没他不行,他才是天下的主人。

他越看朱元璋越觉得碍事,心中渐渐萌发不臣之心。

谋反这事要想做成,绕不开李善长这位顶级开国功臣。

胡惟庸找到李善长,旁敲侧击。

李善长不傻,听出了弦外之意,他深知朱元璋的可怕,压根不搭茬。

不得不说,胡惟庸确实是个能人。

他找到了自己的亲家李存义,这人是李善长的弟弟。

架不住自己弟弟的软磨硬泡,李善长终于松了口,他对胡惟庸说:“我老了,等我死后,你们看着办吧。”

洪武年间。

噗通一声,李善长也跪了。

“臣真该死啊!”

李善长狠命磕头。

“该死?”

朱元璋拍案而起,指着李善长的鼻子破口大骂:“你的确该死!身为六公之首,你竟然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虽未谋反,也已有不臣之心,其罪当诛!”

“臣只是说错一句话,罪不至死,还请陛下开恩呐。”

见朱元璋暴怒,李善长是真怕了,赶忙求饶。

“你还有脸求饶,咱今天非弄死你不可。”

朱元璋撸起袖子,抄起马鞭,准备给李善长来个皮鞭疗法。

“娘娘,救命啊!”

李善长彻底慌了,赶忙向马皇后求救。

马皇后面露不忍,毕竟是十多年的老臣了,她拉住朱元璋,劝道:“重八,李丞相并未参与谋逆,死罪太过了,看在这么多年,他跟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