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集体农场制!(1 / 2)

“对了。”

看见王阳明,朱标赶紧说道。

“江西这边的皇庄太大,不能再按以前的模式来规划了。”

“必须要建立集体农场,建立大锅饭制度。”

“然后计公分划分为一个个生产大队,这样的管理模式才是最合适的。”

“嗯?”

此话一出,王阳明和楚王二人都愣住了。

‘不解’这两个大字就差在他们脸上写出来了。

啥叫集体农场?

啥叫大锅饭?

啥叫工分?

啥叫生产大队啊?

朱标看他俩这样子,笑了,缓缓开口说道。

“所谓集体农场,就是将一个皇庄内的所有土地弄出两种所属关系。”

“第一种所属关系是计划承包给某一家农户的,每年这家农户必须要产出多少谷子,定好生产计划。”

“第二重关系是归属集体,也就是皇庄的所有人,每年交完税后剩下的所有粮食由皇庄内统一安排集体食堂,家家户户不留锅碗瓢盆灶,到集体食堂去吃饭。”

“除了在自己承包的田地里忙完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去皇庄共有的田里忙碌,忙多少就记多少公分,这些公分可以兑换成额外的粮食或者钱。”

“两个皇庄或者几个皇庄形成一个生产大队,这个生产大队负责记工分,负责管理,当然生产大队里的人要用我们派去的太监或者从学校毕业的孩子们去管理,给他们一片展现实力的广阔天地!”

这就是朱标对大明未来的想法。

直接搞集体农场!

起码是小范围的试验性搞集体农场。

一旦这种模式能走下去,直接领先如今的大明上千年。

说不定百年之内,朱标就能将大明的生产力提到现代的程度。

听完这话后,楚王还是满脸的不解。

这完全超出他的理解范畴了!

王阳明确喃喃了起来,

“这”

“此法跟周朝时期的公田制有几分相像啊,中间留出的集体农场,那不就是井田?”

“确实跟井田制很像。”

朱标点头。

“但又有所不一样,周朝井田制崩溃的根本原因是礼乐制度被破坏了,君王们开始横征暴敛。但周朝能持续八百年。说明其制度必定有可取之处。”

“王阁老以为呢?”

王阳明完全没想到,朱标心中还装着这么大的计划。

那边着手在江西摊丁入亩,这边就直接搞起了井田制了。

难不成要做第二个王莽?

想到这里。

王阳明脑门都惊出了一头冷汗,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殿下,臣知道您所行的都是善政,为了天下黎民着想。”

“可也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啊,还记得王莽此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被”

“本太子当然知道王莽。”

朱标脸上划过一抹阴冷的神色。

用王莽来形容自己?

换一个暴戾的君王,说不定直接就将王阳明拉出去砍了。

可他却细心的解释道。

“本太子说了,只是在皇庄内小规模实验。如果能走下去就会普及,如果走不下去另当别论。王阁老可愿助孤?”

仅仅是试试而已!

王阳明跪在地上,半天没说话。

显然这么大的事,对他来说也不是能轻易下决定的。

半晌之后,他道:“还需老臣细细思量,才能为殿下拿出此事是否可行的方案!”

“尽管去,本太子不急!”朱标一挥手。

现在王阳明跟张居正成了好搭档,王阳明跟着朱标在地方上混,张居正坐镇中央,两人一内一外,一前一后,成了忠实战友。

这件事,王阳明必定会去密信向张居正说明。

朱标相信张居正这种有雄心的政治家,必定会同意帮自己。

“大哥,那我咋办?”

谈话的段位太高,直接超出了楚王的理解范畴,他满脸茫然的看着朱标。

“你就”朱标拍了拍他的肩膀:“先随我上龙虎山吧,看看情况再说。”

在吉安县城又呆了几天,朱标每天还是判案赚取寿命。

又是哗啦啦一百多天寿命到手!

算下来如今寿命保持在200多天,但朱标却没急着剁手,打算用到下一个商城里去。

眼看番薯就要成熟了!

炼钢产量翻倍,国力都提升。

番薯成熟,你猜国力会不会提升?

下一级商城里的东西,肯定比这一级更好!

工部那边也来了消息。

“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