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九城事态(1 / 2)

耳边听着康述安的话,容轩仿佛看到了伯父容元文就在眼前。

他幼时,容元文尚在西绥任职时,一直对他谆谆教导,其实论起亲自教导,他的这位伯父给他的远比他的亲生父亲多。

再想想最近发生的事,他重伤成了如今这副模样,容元修却半步未曾踏进别院大门,未曾体谅他的伤情,倒是让他放下手中的一切了,只是更确切地说那不应该叫做放下,更应该叫做夺取。

容轩看着康述安,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康叔,伯父的好意,我心领了。如今还不是时候,况且元都到底不是我的根,从前虽是去过的,但要在那儿一直住下去……到底有些人生地不熟。”

“西绥还有我要做的事,等将来这边的事儿尘埃落定,我再去看望伯父不迟。康叔,九城和元都那边的生意如何了?”

康述安听到容轩婉拒了去元都休养的提议,露出惋惜的神情,只是如何惋惜、遗憾都好,正事儿都不能耽误了:

“要是说经营,咱们这些个铺子的掌柜都是尽了力的,只是九城中如今只有两城事态还算平稳,其余的七城坊市如今不是改了规矩,就是钱庄票号有了波动,各城的府衙对其他各城的态度越来越紧。”

“甚至有的府衙开始私铸货币……当然他们不说那是货币,也不用生铜,还有各自的名字。他们逼着城内商贾必须用他们用他们弄出来的东西,可这些东西拿到外面去又都是不认的,想兑换成金银还得通过城内的钱庄票号。”

“这一来二去的被扒了几层皮,想要把银子收回来,这中间的时间比从前慢了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半年,这中间的损失拖得几个大工坊都犯了愁,还有就是……”

这些个大城当年上缴了兵符和人马之后,各大氏族作为城主控制着府衙官吏的任免,继而稳稳地占有了财权,从前还知道收敛一些。

如今新帝宋策仁厚爱民,为了平复前朝乱世造成的伤害,不愿再动刀兵,这些人便变得为所欲为起来。

康述安所说的这些变动,既是试探也是各大城城主敛财的手段,造出他们自己的货币或是银票,这中间银钱的兑换就需要通过他们,兑换比例、时间都由他们说了算。

更别说这样的货币和银票到底有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中间还会影响到商货的价格,甚至粮食的价格都会受到影响。

这中间光是兑换成金银就要迟上三个月到半年之久,这就相当于这么长的时间都把应有的金银白白地压在了那些钱庄和票号手里。

钱庄和票号再把这些金银放出去收利息或是挪作他用,可以从中牟利,而这些需要兑换金银的商户为了更快地得到兑换的机会,还会给这些钱庄和票号额外送银子、塞好处。

这样以来商户又吃了一层亏,这还不算,兑换银子的速度一旦慢下来,给工坊和供货的商家的货款也会延迟。

工坊和供货商收不到结算回来的货款,就难以准备新的货物,就连本身要结出去的工钱也发不下去。

商家若是想加快这中间的速度,就要选择与府衙有关的工坊和供货商合作,而原本的工坊和供货商要想被府衙认可,除了要孝敬好处,恐怕连自己的秘方和手艺都要双手献上。

容轩自然明白当中地利害,眉心不免多了几分凝重:“看来他们是银子、手艺都想要,要是不给,他们就通过钱庄和票号拖着,一般的商户拖也能被他们拖死。”

“我们如今仗着容家和大伯的关系在,应该能好些,就是恐怕他们都想让容家站在他们身后。九城中有七成都是如此……”

“别说容家不会为了庶务上的收益站在任何一边,更何况这里有七个,站谁身后都是错的。朝廷一直在往这九城派遣官吏,如今还是没有进展?”

康述安遗憾地道:“大老爷说,派过去的有些还是选择了世家氏族,有些则是被找了各种错处免了官,要想解决这九城的问题,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如今看来若是容家不跟随世家,也只能拖着,能有多少收益就算多少。或是干脆关上一些铺子,能少些损失,大公子这边也能歇上一些,静心养伤。”

有些生意一旦做了,就会亏,倒不如停了。

以容家如今的积累,就算把九城的铺子和商队都收了,只做西绥和元都的买卖,纵使比不上世家大族,但就光靠吃老本也够过上富足的日子了。

只要不贪心、不奢靡,这样的日子也算是上好的了。

再或是把这九城铺子里的人手都调回来,之后分开调入南北两方的商队,以后只做天禹之外往来货物的生意。

货物从外面带回来,直接散到其他家的商户和商队手里,容家不参与中间的分润和经营,这样既免了惹来一身骚,赚得也不算少了。

“若是彻底退出,将来要想再进去就难了。何况商队行走海外,外面的事鞭长莫及,万一那边再有变动,咱们更加无能为力。”

“况且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