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 / 2)

即便被顾乡敲打过很多次但顾兴怀嘴上还没带把门的,从踏上村庄的那一步起他吃喝拉撒都被说了个干净。

村里好不容易有人出去见世面了,还带着东西回来,可不得紧紧的围着吗。

等到回到家,看着鸡架上仅剩的肉,顾兴怀才想起顾乡叮嘱的话:“回家别多说话,别人问你你就说跟我出来玩的,你啥也不知道。”。

顾兴怀叹了口气连忙把剩下的肉给老太太,谁知老太太提着就要给大儿子家送去。

顾兴怀终于有了些清醒:“妈,这是我爸专门让我给你拿过来的,两个鸡腿让我大嫂拿走了。”

“那就给你二嫂家去。”老太太一脸不乐意:“我吃,我吃他干嘛。”

顾兴怀嘟嘟囔囔满脸不高兴又拦不住他妈,只能恨恨的回屋写作业。

农村也就过年杀猪宰鸡能吃个荤腥,老太太就想把好吃的都给小辈的,在老太太眼里儿子,孙子都比她重要,只要他们能吃到就算她不吃能怎么样。

以前无所谓,但被顾乡教育之后,顾兴怀第一次不认同他母亲的做法,对这样的举动感到很迷茫和痛苦。

老太太人挺好就是有些重男轻女,心里也算是善良老大家的小女儿是老太太在路边的纸箱子里捡到的。

老太太只不过是被几千年沉淀的思想禁锢了,顾乡想趁着这段时间扭转她的这种思想,毕竟四十多年后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可不会在惯着谁,顾乡跟她为数不多的时间里买回家的零食都是老太太和顾兴怀消灭的。

顾乡赚的多花的也多,她喜欢花钱的感觉买东西能让她高兴,也喜欢看各种美食视频,但是顾乡并不喜欢吃。所以顾乡有很高超的做饭能力迫于现实中生活的压迫往往没时间做,现在却有大把的时间。顾乡就打算先把老两口给安排了。

终于在太阳升起来后,顾乡想到了好对策。

未来的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非常大,对于文化的管控也没有以前严,甚至过几年政策放开和电视的普及,人们对于影视的需求会更加的大。而这几年顾乡可以一边开歌舞厅一边修建自己的影院商场,书店,让金钱转化成资本,实现自己的商业梦。而且顾乡给了老头老太太安排了工作,让老两口去饭馆工作,饭馆主要卖早餐和烧烤,这样他们的时间就会全都不在工作上。

这样老两口就像陀螺一样转不停,也不用再在村里围着那几个人闹腾了。

说干就干,起来顾乡就花设计图,等老爷子喊顾乡吃早饭的时候,顾乡才说出她的老爷子的期望。

退伍到甚至快五十了又有一个儿子的顾老爷子第一次感觉到那么大的压力。

老爷子心里默默吐槽:这比老婆子逼他卖豆腐还累啊。

顾乡也想到了这一点,心虚的摸摸鼻子。

“乡乡,爷爷就想挣个酒钱,也没多少见识,弄不了城里人这一套。”

看老爷子要退缩,顾乡直接摊开了谈:“爷爷,我三叔还小,您也得为他想想啊,这以后学费啊,房子什么的还不是你得操心,你总不能看着他这么小去打工吧。”

老爷子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说就被顾乡堵住:“爷爷,您家里都分家了,大伯二伯都成家有孩子了,比三叔就小了一点,他们怎么可能会再去照顾小叔的。”

“以后还很有可能让小叔打工挣钱养他们呢。”

“您也见过哥哥把弟弟当长工不给工钱的,这些弟弟们以后的生活很惨的。”

老爷子也有个弟弟,他们父母去世的早,老爷子当兵前把弟弟托付给了远方亲戚,但是等他退伍回来之后,弟弟不会说话了,后来之后在村子里养羊为生。老爷子去找过亲戚,但不仅没有结果反倒被诬陷弟弟手脚不干净。之后弟弟更是一直没结婚前几年在自己的羊棚里上吊了。

老爷子自然不希望小儿子也落得悲惨结局,于是他决定在六十三岁这年听顾乡的为小儿子振作起来。

下午老爷子就坐车回家,他要把老太太也叫过来,毕竟他自己一个人完不成的,老太太的内心就是想挣更多的钱,她以前去过大城市明白在城市里挣钱更容易,现在有人愿意给她这个机会,老太太比老爷子更积极,晚上就在家收拾行李。

老爷子调笑到:“怎么,家里这一堆事你放得下,那些孩子你也不管了。”

“都分家了管什么管。”老太太态度转变的异常快:“老大老二各管各的,人过自己的日子,咱也落得轻松,老三实在不行就让他住校吧。”

“自行车多贵啊,你跟顾乡就敢让他骑。”

“幸好这几天你们忙,没磨豆子,要不然还不知道怎么弄。”

刚急冲冲赶回家的顾兴怀看着家里空了一半,手上依旧不停打包的老太太茫然问到:“妈,你们打算出远门。”

“我们去市里了,明天你还是住校去车子别骑了。”

根本不给顾兴怀一点反驳和疑问的机会,第二天天没亮老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