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朕罪不至此吧!(2 / 3)

家里也有许多!”

“这般中饱私囊之辈,谁能信,谁敢信他!”

朱由检振振有词。

朱元璋眼前一黑。

他哆嗦着手,拉来了朱标和朱棣两兄弟,问:

“你们就没觉得这小子哪里不对劲吗?”

朱标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

“我觉得他脑子不对劲。”

朱棣捂着脸,实在无颜面对父兄:

“……我觉得先生说得对,他跟朱祁镇一个德行,要不咱们还是揍他一顿再说吧。”

现在坐在一起的朱家三人,其中有两个皇帝,还有一个从小就被往皇帝这个标准培养的准皇帝。

魏忠贤这个角色意味着什么,哪怕并不清楚往后的历史,他们心里也大致有数。

正如朱元璋准备着要借着胡惟庸等人的由头,将不再听话的淮西勋贵们一网打尽,潜入各家各户在房梁上偷听的仪鸾司中人就是朱元璋的刀。

这把刀换做是魏忠贤也没问题。

在朝廷亏空的情况下,天启皇帝但凡还有点上进心,就得剑走偏锋想歪路子搞钱,而树一个声名狼藉的阉人当靶子,由于阉人无后便绝无可能被篡位登基造反,立起来了还可以牵制似乎势力很大的文官们。

不管魏忠贤自己干不干净,反正他替皇帝挨泼的脏水绝对不会少。

但朱由检一接手朝廷,第一把火就烧到了魏忠贤。

这让底下人怎么看?

狡兔死走狗烹,那也得是立稳了脚跟之后的事情吧,你一个十七八岁的小皇帝刚登基就搞这个,半点没有听伱皇兄临死前的吩咐,你是个什么人?

宋慎也听得无语:

“那你能不能告诉告诉我,现在崇祯二年,魏忠贤的事情已经彻底收尾了吧,你感觉朝廷里的情况有没有比之前要好?”

“东林党老实点了么,你准备自己扶持的那些阉党能打过东林党?”

“内忧外患,内部解决了一部分,你准备什么时候解决外面的事情?”

朱由检噎住。

当然没有。

他现在都是一脑门子的官司,就跟写书一样,激情满满写了个开头,然后发现自己能力有限圆不下去了,可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写,能圆多少圆多少。

宋慎叹息道:

“你怕是真不知道你哥为啥那么容忍重用魏忠贤吧。”

“我刚才说魏忠贤能捞钱,那是各种意义上的会捞,他还尤其擅长从地主商贾手里捞钱。”

“一来,这极大程度上替皇帝弥补了国库的亏空,二来,无形中也替百姓们分担了一部分的负担。”

“如今魏忠贤死了,朝廷上再找不出一个比他还能捞的,你崇祯的三大饷最后只能落到农民百姓头顶上,不用多久,再过两年吧,活不起吃不饱饭的百姓们就会揭竿而起开始造反。”

“本来农民造反这件事就是因为吃不起饭惹出来的,朱由检,如果你真的关心朝廷的话,不如去找你们的司天监看看最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

朱由检猛地抬起头来:

“你什么意思?”

朱元璋、朱标、朱棣三人也凑了过来:

“先生,气候变化怎么了?”

哪怕这件事跟其他朝代的人无关,其余人也都纷纷往这边挪了挪,竖起耳朵听着——

每一次宋慎突然延伸课外知识的时候,延伸出来的东西都挺让人震惊的,听听最好。

宋慎想了想,说:

“明朝会在崇祯这里灭亡,原因,我认为天灾和**都各占一半。”

“**自然是朝廷不作为、党争、贪腐等等,但天灾,就是小冰河期的锅了。”

“小冰河期我说多了你们估计也听不明白,这样讲吧,到了明末,海南岛下雪,渤海上冻,气温低到了这个程度,种地收成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而且,内部各种贪腐导致百姓难以负担税收,北边的鞑子们也因为气候严寒愈发想侵占中原,哪里都是冷,冷极了都会死人,不如想办法把中原打下来,还能活得久些,这就是人家的想法。”

“综合起来看,或许**的问题更加严重一点,毕竟,后面的大清开国之后,小冰河期也持续了一段时间,他们没亡国,你没法乱甩锅吧。”

朱由检怔怔地站在原地,两眼发直。

他不是那种长在深宫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皇子,相反,当年住在信王府的时候,他常常微服私访出门去走街串巷,对民间物价还算了解,偶尔也会跟百姓们搭话聊天。

冬天的确很冷……但,难道以往的冬天没有那么冷吗?

朱元璋咳嗽一声,将问题拉了回来:

“这个事情,后面再慢慢问吧,咱比较想知道的是,若崇祯是大明的最后一个皇帝,那后人给他的评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