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北伐!(1 / 2)

北伐!北伐!

[听到你成为了丞相,葛天师再度找到你,劝说你放弃担任丞相。]

[丞相者,背负一国之重任,因果缠身,做的好是本分,做的差就是业力缠身,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纵然是你身负功德,但几次大战,虽然并非你的责任,也让你的功德折损了不少。]

[但你仍然坚定了拒绝了葛天师。]

[人活着,但不是只为了活着。]

[担当了丞相,你也开始察觉到身上这份重担的重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直接,你必须照顾大汉内部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不能仅凭借喜好对他们进行处罚甚至打压。]

[稳定,大于一切。]

[大汉708年,你将修改后的大汉律法推行大汉各地,并且要求每一个基层官吏通读背诵,若是无法通过则被罢免,这一举动将大量过去的官吏被罢免,不少人表示不服,认为你这事在以权谋私。]

[你在朝堂上面对百官的逼迫丝毫不露怯意,只是亲自将大汉律法背诵了一遍,告诉百官,连你身为丞相,日理万机都要熟读背诵大汉新法,更何况这些吏员。]

[你以身作则,让其他人的反击成了笑话,而你丞相府的所有成员都能熟读背诵大汉新法,并且你表明将在之后的科举中增加新法的考核内容,想要当官必须考核合格。]

[面对你的作风,不少老油条都感觉到不适应,有些人想要用财物和美人来收买你,但你都不曾接受,甚至丞相府大门都是直接大开,纵使普通人也能随意进出,所有不公可以直接来丞相府伸张正义。]

[不少贪官污吏对你恨之入骨,但是清流名师,乃至对大汉仍心怀希望的人对你却充满敬意。]

[同时,军队中,军功封爵制开始推行,一个个立功的士兵成为军官乃至将军,代表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出现,这也引发大汉原本的军方利益集团的警惕,但军功封爵制被所有基层士兵拥护,他们不可能动摇,只能想办法让朝廷主动取消军功封爵。]

[你自然不可能同意这一要求,亲自手书一封拒绝了这一要求。]

[不过你也知道,不能将这群人逼急,于是云王出面安抚这些人,赐金银,赏豪宅,以富贵收买兵权。]

[大汉709年,朝廷、军方都已经遍布你的人,甚至你的话比皇帝的话都更加有用,但云王还是如同过去一般信任你。]

[而你也决定对大汉宗族动刀子。]

[大汉的制度允许皇子封王,但几百年下来,这些藩王的地盘不断扩大,甚至在地方上和中央形成了对抗,这已经埋下了祸根。]

[但这些藩王毕竟是大汉宗亲,不能轻易动手,毕竟找到理由。]

[于是,你向云王献上了推恩令。]

[看到推恩令这一计谋,云王拍案叫绝,称大汉百年之难今日得解。]

[推恩令开始下达,过去的藩王继承人只有长子,而现在推恩令下达,除了长子之外,其他孩子也能拥有继承权,这迅速引起了藩王内部的变化。]

[各地藩王自然不乏聪明人,知晓推恩令是在针对他们,瓦解他们的根基,但是面对自己那么多孩子,他们也无法狠下心来,甚至其中也不乏本就对长子不满意的藩王,更是称赞推恩令为善举。]

[不费一兵一马,原本对地方和中央造成威胁的藩王势力就开始瓦解,其他各国也注意到了推恩令的效果,同时也注意到了你。]

[大汉710年,你开始厉兵秣马,扩充军备,训练阵法,再加上这些年来朝廷投入大量资源以及武周的降兵,已经有十万修行气血武道的精兵,这将是你北伐的主力。]

[武周一直想要吞并大汉,自然也注意到大汉厉兵秣马的情况,向边境调集大军,防备大汉出兵偷袭。]

[有谋士建议你在武周支援到达之前发兵,你并没有接受。]

[等到武周大军赶到边境后,所有人都觉得此时出兵已晚,但你却领兵出征。]

[出征之前,你向云王上表。]

[你用了十年往百姓,立新法,让大汉脱胎换骨,之后也要用十年北伐,收复失土,复兴大汉,但你这一去,日后远离云王,云王身边定会有人进谗言,北伐非一日之功,还望云王勿要三人成虎,废北伐之功。]

[云王读了你的上表后,让人将其刻下,放在寝宫,日夜皆可看到。]

[北伐之前,你前往北斗的坟前祭祀,告诉他你即将北伐,收复故土。]

[你带兵到达边境,却并未立即和武周开战,而且就地扎营,众将不知道你的计划,每日请战,但都被你拒绝。]

[一月之后,武周边军突然开始撤退,众将认为有诈,你却命众将士主动进攻。]

[一番进攻,发现武周居然是真的撤退,众将询问你是如何得知。]

[你抚须笑道,称你早已算到武周皇帝将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