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叶大总管(1 / 3)

早朝。

女帝如今恢复得极好,现如今不仅每日不辞辛苦地处理国政,连外国的使节都频繁地接见了。

至于早朝,更是每日不歇。

早朝,又叫常朝。

早些年,唐高祖和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基本上是天天来。

那群戎马天涯的汉子,身子骨也硬朗,撑得住。

后来大家伙年纪大了,房玄龄就提议,咱不要三天来一回吧,整天这么整,谁都受不了。

这种人性化的提议,连魏征都举手赞成。

后来高宗身子骨不咋的,武则天跟着一起处理,连养颜觉都睡不好,就改成五天来那么一回。

再后来,女帝身体也不行了,就改成十天一朝。

大家着实过了一段舒服的日子。

别看皇帝一不上朝,臣子们就叫嚣,陛下啊,您不能昏聩啊,您怎么能不上朝呢?

实际上,臣子们根本不愿意上朝。

毕竟上朝规矩多,还要起个大清早,上朝完之后,还要去衙门坐堂,累得要命,所以各种花式请假频出。

最早的时候,允许在京官员请假,三品以上官员,可以请假三天,五品的以上的官员可以请十天,没有此数要求。

有些懈怠的官员,就开动了他智慧的脑瓜,一个月请三次假,每次请十天,完美避开了朝会,也不用去上班,还能领俸禄,美得很。

后来逼的朝廷更改制度,每个月只能请一次假,每次不允许超过三天。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臣子不愿意来上早朝。

但到了女帝这里,就不一样了。

身体逐渐硬朗的女帝,完全没有同情心,发挥其优良肯干的作风,要求每个人都不许迟到,不许请假,除了狄阁老这种特殊照顾的臣子之外,所有人必须早朝。

可把这群年迈的老大爷给折腾得够呛。

至于小太监们,也不得消停,本来收拾收拾黼扆(屏风)、蹑席、熏炉、香案压力就很大,毕竟女帝是一个有着高度洁癖的女人,收拾不好,可能会被杖毙。

现如今大殿里,还增添了三个蜂窝煤炉子。

还不学人家北海郡安管道,后来更是嫌弃买蜂窝煤花钱,连蜂窝煤都省了,直接挖就近的煤矿用,每天一开会,一屋子灰,就连监门校尉点名的时候,都呛得一直咳嗦。(ps:朝会制度,不是来了就能进去,得先站在门口,拿着花名册,喊,狄仁杰?在!姚崇!在!跟大学上课差不多)

今天因为是要定下契丹用兵事宜,所以尽管不能告诉大家前线败了,女帝依然暗示两个御史吹风,目的就是增添兵马,处置作战不利的官员,王孝杰当场就被撸官了,至于武家子弟,也没啥好下场,也都是回家反省。

结果御史刚说要曾兵二十万的时候,底下立刻就沸腾了。

“陛下,如今我大周已列雄兵十八万于河北道,即便是契丹难以消灭,也不至于一口气再征调二十万大军了啊。”

“陛下,虽然前方战事艰辛,可我大周将士甲备齐全,臣觉得增兵五千就够了。”

别看大家平时上班不积极,但是不代表大家脑子不好使。

在坐的二百多个老头(有效数据统计,京观五品以上,大概二三百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一听说陛下要加派军队,立刻意识到前线可能出了大变故,也不敢打瞌睡了,纷纷和起稀泥来。

女帝看着下面的臣子说道,“契丹蛮夷凶悍,头前几次挑选官吏过去,似乎大家都不太愿意前往。”

下面的官员一听,就感觉脑仁疼。

你派外人不放心。

你派你武家子弟,我们也不放心啊。

由于女帝,频频派出武家的酒囊饭袋随军打仗,担任要职,坑死了不少人。

所以大家一听说,哪里打仗了,谁想去,脑仁都疼。

女帝后来没办法了,就开始寻找那些得罪过他,犯了事儿的官员和兵将过去戴罪立功,只要打得好,回来就升官,最轻也是免罪。

到后来,老是死人,高级将领频频阵亡,连大牢里的也不愿意去了。

女帝看着下面人战战兢兢的模样,眸子里闪过了一丝嘲讽,然后冷笑一声道,“尔等担惊受怕,不敢去前线,就知道躲在后面消耗民脂民膏,可有的人,明明拿不到朝廷的俸禄,却抢着为朝廷卖命!”

朝臣闻言,都是一惊,心道,“这年头还有这种蠢货?”

“骗人的吧,契丹那边儿,就是个大坑,谁去谁死,也就武家人还不死心,觉得可以搂一波。”

女帝知道大家伙不信,便拿起一封请战书来,“这是北海县子的请战书,朕看完之后,方才想起我大周有此等忠臣良才,竟然被闲置,着实痛哉!”

“来人,拟旨,加封北海县子为北海县伯,赐叶琛母亲五品诰命。”

下面人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