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甄远道入狱(1 / 2)

“启禀皇上,有人向奴才举报,说甄远道收受贿赂,家中收藏了众多的古玩字画。

为此,奴才不想平白冤枉了甄大人,特意派人私下探查,意外发现确有其事。

奴才将调查到的相关事宜已经整理好,还有部分甄远道收藏的字画。”

皇上拿起底下大臣呈递上来的弹劾奏折。

上面还列举出了部分名贵字画的名称以及大致价值。

“甄远道可曾说过这些字画的来源。”

“回皇上的话,这些字画大部分都是下面的官员,打着送与甄大人品鉴的旗号。

实则并未取回,就这么被甄府收藏起来。

甄大人并未收取白银钱两,是以并未引起旁人的注意。”

皇上将手里的折子放到桌面上,抬眸看向底下的官员。

“这些字画价值不菲,朕倒是觉得,这比收受真金白银的贿赂聪明多了,你去重新写一份折子递上来。”

“奴才遵旨。”

得到皇上口风的大臣没有继续停留。

恭敬的向皇上行礼后,缓步向后撤,离开了养心殿。

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下,这次的御门听政,言官们弹劾的对象成了甄远道。

像往常一样参加大朝会的甄远道,还不知道有一场风暴向他袭来。

仍然是秉持着往日的一身风骨,向皇上直言进谏。

“启禀皇上,臣以为钱名世一案当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度追究。

诗书问罪的事一旦蔓延开来,朝堂之上便会人人自危,口不敢言。

一旦阿谀之风盛行,便是再难以张扬浩然正气。”

甄远道眼神坚毅,言语间自持风骨。

但他的言语如此直白,未尝没有甄嬛的原因。

若是宫中的甄嬛默默无闻,或许他仍旧怀有节气,可却未必敢与皇上直接对着干。

皇上面色冷沉,将手撑在膝盖上。

身子微微前倾,沉声反问。

“你是在说朕堵塞言路,偏听偏信吗?”

“臣不敢。”

甄远道嘴上说着不敢,眼里透露出来的就是这个意思。

“臣身为言官,理应恪尽职守。

若连臣都不敢向皇上谏言,那岂不是有负皇上隆恩。”

甄远道认为自己只是单纯欣赏钱名世的才华,不涉及什么政治立场。

况且,他认为皇上在处理年羹尧余党,以及后续诗集上的惩罚太过。

想让皇上施以怀柔之策,平息这场风波。

甄远道知道写首诗对他来说不难,但是他不愿为一己私欲而屈节辱命。

身为文人言官,就要有直言不讳进谏的勇气。

可甄远道自从年羹尧倒台,自己连连升官至吏部尚书兼左都御史。

甄嬛更是无子封妃,虽然现在被关禁闭,腹中也有皇嗣。

这使得甄远道在面对皇上的时候,标榜自己是恪尽言官职责,将以前的谨小慎微抛之于脑后。

对皇上的处理的不满更是宣之于口,私下里也是毫不避讳,站在正义的一方理直气壮的指责皇帝。

帝王多疑,因为年羹尧的影响,他本就对甄远道这些功臣怀有警惕之心。

更别提如甄远道一般毫不避讳的行为,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

政治立场不同时,皇帝连亲兄弟都容不下。

更别提甄远道父女还碰触了皇帝的敏感神经。

“启禀皇上,甄远道心怀二心,不思悔改。

仗着身居高位收受贿赂,有负皇上隆恩,奴才以为该当重罚。”

“启禀皇上,甄远道府中私藏大量名家书画。

有暗度陈仓,收受贿赂之嫌,简直是目无法纪。”

“皇上明鉴,甄远道不臣之心显而易见,但宫中的莞嫔娘娘如今有孕。

若是皇上真想处置甄远道,也宜暂缓处置。”

隆科多有意无意的向皇上提醒甄嬛有孕一事,看似是在为甄远道说情。

实则将甄远道直接定性为怀有不臣之心,让甄远道辩无可辩。

甄远道听到这,心下一沉,知道自己是被算计了。

脑袋里想着会是谁给他下套,但现在已经不是让他纠结这些的时候了。

皇上不需要公平,他需要的是制衡,是与自己一条心,能为他所用的大臣。

“甄远道革职收监,其家眷圈禁府中。”

本次御门听政,损失最大的便是甄远道了。

即便如此,甄远道还要跪下谢皇上隆恩。

还在后宫安胎的甄嬛对此毫不知情。

还在庆幸皇上没有因为她而牵连到家中,眼瞅着快到八个月了。

按照宫里的规矩,八个月的时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