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解释(1 / 2)

皇上听着下面言官的弹劾之言,手上接着翻看面前的古香亭诗集。

“你的意思是,甄远道之所以收藏这本诗集,是因为同情被朕圈禁的允禵?”

“奴才不知道,只是,甄大人对于当初皇上下旨将汪景琪“立斩枭示”。

并且将头颅在菜市场悬挂10年,以示惩戒的决定颇有些不赞同。

认为皇上的处置有些太过严厉。为汪氏一家感到惋惜。”

皇上转动着手里的碧绿佛串,心中有了考量,就让他退下了。

“是,奴才告退。”

皇上拿起手里的诗集,晃动两下,就再度将其扔到桌案上,想要让苏培盛将甄嬛叫来。

又觉得有些刻意,还是决定亲自去碎玉轩一趟。

让小厦子将另一本诗集也一并拿上,跟着他一同去。

皇上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怎么来碎玉轩了,浣碧等人高兴的告知甄嬛,皇上来到的消息。

甄嬛欢喜的起身,下意识护了一下肚子,迎接皇上。

“皇上万福金安。”

皇上面色温和,完全看不出先前在养心殿的阴沉。

进屋后,皇上闲聊两句,就将诗集放到矮几上,示意甄嬛可以看。

他则是拿起另外一本书慢条斯理的品读起来。

甄嬛也算是饱读诗书,简单的翻阅了几首诗,有些疑问。

“这本诗集,臣妾记得已经被皇上下令封禁,里面一派阿谀奉承之词,皇上竟也会看这些。”

“朕也需要了解那些乱臣贼子心里都是怎么想的。

至于这本诗集,是汪景琪所作,朕已经将他斩首示众。”

皇上笑了笑,将话头给甄嬛递了过去。

甄嬛自从去年的圆明园事件之后,就经常会与皇上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皇上也是并未斥责。

如今再次提到这方面,甄嬛也就像往常一样,自然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得不说父女连心,甄嬛也觉得皇上处置汪景琪的手段太过残忍,应当施以仁政才是。

皇上眸色晦暗不明,没有否决甄嬛的话。

只是再度拿出另一本古香亭诗集递给甄嬛,让她接着看,看完后说说想法。

甄嬛不明所以,接过诗集再次翻看。

“你觉得这一本如何?”

“皇上,这本古香亭诗集,里面的文采并不出众,皇上从何处得来的?”

“你是这诗写得并不出众,外头也很难买的到,何人会特意将其收藏呢?”

甄嬛没有意识到皇上话里有话,也没留意到皇上瞅她的眼神,低头继续翻阅手里的诗集。

“大约是真心喜欢,又或者是知己好友写的,才会特意寻来收藏。”

甄嬛有些好奇,皇上今日怎会拿来这两本不好的诗集与她一同阅览。

“朕不过是随便问问,你也就随便说即可,无伤大雅。”

“朕觉得这些诗极尽谄媚,写诗之人也应该革职逐回原籍,你觉得呢?”

甄嬛将诗集放下,笑着面向皇上。

开口道:“臣妾不敢妄言,只是觉得将这些诗作销毁即可。

至于收藏诗集之人,皇上若是重罚,岂不是让人觉得皇上过于在意此事。

倒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削减这些诗作的影响。”

皇上不置可否,将诗集收回,起身向外走去。

“更深露重,你早些休息,朕去延禧宫看看。”

甄嬛不明白自己说错了什么,对于自己的回答,皇上似乎有些不满意。

只是,甄嬛到底不是久经朝堂的权谋人士。

不知道谁是钱名世,也不知道收藏诗集的是甄远道。

不然,她就不会说出这番话了,而是会选择旁敲侧击,减轻皇上对甄远道的怀疑。

皇上从碎玉轩出来,心中就已经有了决断。

景仁宫里,皇后也一直对甄嬛参与朝政之举很是不满。

只是甄嬛的父亲是弹劾年羹尧的主力,又是言官,皇后在前朝没有什么得力的人替她进言。

其实皇后现在的处境也算不上好,虽然有太后撑腰,但不管是甄嬛还是佩筠都不好对付。

皇上不开选秀,她手底下迟迟补充不到马前卒做起事来束手束脚的,连个代罪羔羊都不好找。

皇后若是知道,朝中已经开始有人弹劾甄远道,怕是会很开心,也不至于隔三差五的就会头疼。

皇上拿着诗集去了延禧宫,佩筠正准备就寝,皇上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皇上,这么晚还来臣妾这,真是让延禧宫蓬荜生辉,让臣妾喜不自胜。”

皇上觉得佩筠这话阴阳怪气的,还学会用成语了,像是不欢迎自己来。

心里有些不愉,面上也就带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