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高压锅(2 / 3)

里人的共鸣。

大哥你别自己去了,我们也陪你去。法不责众,大家都找县官评评理去。要是继续这样搞下去,大家可都活不下去了。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好几百同病相怜的农人就簇拥着杨广去县里理论。

这事儿县官处理好了,判杨广一个激愤杀人,随便判几年或者弄个充军发配也就结了。谁知这知县偏偏是个何不食肉糜的家伙,一个狗屁草民居然敢杀官差,如果不严厉惩治,那以后其他人有样学样,还有没有王法了!

你们不是同情杨广吗?那你们也有这样的想法,一起给我抓了!

县令指挥手下衙役和捕房的人开始动手,凡是替杨广说话的,都要抓起来判刑。

这下激起了民愤。

我俏丽哇的,还有没有天理了!我们老百姓被打死父母都不敢吱声了,那我们还捧你们干啥?

杨广大喊一声夺过捕快的刀子就奔县令冲了上去!

一刀就把这个狗官给捅倒了!

见杨广真不要命了,那些平时欺凌百姓的衙役和捕快也都傻了。

他们要造反!给我杀,格杀勿论!

这时,县丞躲在桌子后面嘶声裂肺的喊。

造反就造反。

那些老百姓也是被逼到绝路上了,见莫名其妙被扣上了造反的帽子,被定了性,

不知谁一声喊,大家抄起砖头和锄头就和官衙里的人干了起来。

这一场混战,老百姓被砍死了几十个,但官衙里的人也没好了,直接被团灭。

被打死打伤的人躺满大街。

打完了之后,那些老百姓见闯了大祸,一个个也都傻了,没主意了,有的准备跟家里人交代后事,就等官家来抓。有的又哭又嚎后悔跟来了。

在那个时代,犯了案子跑不了,因为百姓们都被固定在土地上,想出门串个亲戚,都得有介绍信。那时候人也稀少,一个村子就那么一点点人,一个生面孔出现,马上就有充当协警的里正或者保长来盘问。

“乡亲们,老少爷们儿们,我也没想到会闹成这样,但既然他们说我们反了,那我们就反了吧,看看人家隔壁大凉国的老百姓过得是啥日子,再看看咱们?咱们不如一起反到大凉国去,过几天人过的日子!”

这个时候,杨广跳到一个土堆上大声喊到!

他之所以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是因为他认识厂里一个大凉来的指导砖家。之前人家被抓了壮丁,打仗被俘,家人们以为他死定了,还哭了一场,年年给他烧纸。谁知道两年后,人家以大凉援外专家的身份回来了,大包小裹的给家里带东西,还绘声绘色的给乡邻们讲他在大凉当工人师傅的日子。

杨广他们听的是两眼发绿,啧啧羡慕,觉得这小子好像从天上回来的一样,恨不

能自己也有这样的好机遇。

其实这也是陈长生派遣大批工匠去大梁帮助建设工厂的目的。他要启蒙更多的大梁人。甚至派过去的工匠都经过话术训练。

这杨广也是个有些组织能力的人。他这一声喊,也让走投无路的老百姓看到了一丝希望。

于是乎,这伙农人烧了县衙,打开府库,把钱粮都抢了,然后浩浩荡荡往北边去……杨广一路走一路打杀当地的官吏,吓得那些小官小吏东躲西藏,而那些活不下去了的百姓也不断加入到这场零元购行动中!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郡里,郡守急忙调集官兵抓反贼。

“凡是主动投降的属于被蒙蔽者,既往不咎,不投降就是首恶!”

郡守还是很有头脑的。

这一句话就把几千闹事儿的农民给分化了。这场民变很快就被平息下来了。

杨广和十几个骨干被抓住砍了脑袋。但其他参与的也一个没跑了,回乡里之后,被逮住按个清算。

这场民变,被杀头者上千,还有更多被流放的,按照兖州刺史的说法,必须严厉震慑打击这种行为,否则国将不国,他们这些官也别想再当了。

虽然杨广死了,老百姓也都看似消停了,没人再敢抗税,但他这个行为却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高压锅到了一定时候,得放放气儿,否则就会爆炸。但偏偏大梁还没有找到放气阀,或者他们过于相信自己这个锅的质量。

大梁的根基已经出

现了一道道肉眼可见的裂缝,随时有倾覆大厦的可能!

兖州的民变也引起了大凉统治者陈长生的注意。事实上,他在怂恿大梁超出国力大搞基建的时候,早就预想到了这样的结果。

杨广虽然死了,但其他地方的百姓心活动了!所以,大凉所要做的,就是继续加大火力,继续烘烤这口锅,直到轰的一声,大梁统治彻底崩盘!

谢彪,你在冀州搞农民运动的时候,一定熟悉很多地方豪杰,现在是用到他们的时候了,去,让他们以探亲或者各种理由回大梁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