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精诚所至(1 / 2)

幽州那边。

金贵带着手下已经成功的在半岛搜寻到李景孝的下落。

但李景孝并不愿意归顺大凉。

按他的说法,你金贵愿意投奔谁投奔谁,和我没关系,本来我也不是你下属。我李景孝世代受大梁的恩惠,所以我宁可死,也不会背叛大梁。

金贵在出发前,李牧就曾交代他说,李景孝这个人能劝降就劝降,不能劝降也一定要活捉,这个人对大凉皇帝陈长生极有用处。

所以金贵也不敢和李景孝动粗。

“行,人各有志,我也不勉强你。你我兄弟一回,你缺啥,找我说!”金贵冲李景孝拱手说道。

“呵呵,谢谢你的好意了,我李景孝和手下兄弟们就是饿死,也不会向你张口!”李景孝冷冷说了句,然后命手下送客。

“王启,你带几个人留下来监视李景孝他们的动向!其他人,退到五十里外!”金贵让手下远远监视着李景孝,陈胜则飞马去给李牧报信儿。

李牧听说找到了李景孝,也十分高兴。

“只是此人极其顽固,不肯降服我大凉。要不然,我带几十号兄弟,偷袭他的营寨,把他抓回来交给将军?”陈胜捏着拳头冷声道。

“不可!”李牧沉吟着抬手制止住陈胜。

按照他的想法,要想夺其志,必先解其欲。先搞清楚李景孝为啥不投降,都有啥诉求再说。

这时,有一个叫姚广志的参将主动来找李牧,说他愿意去说服李景孝投诚。

你都了

解李景孝哪些事情?说说看?

李牧和颜悦色的问。

不瞒将军,末将和李景孝乃是同乡。李景孝当一名小兵时,因为擅长驾船水战,曾被青州刺史田去病看见,称其为奇人,日后必成大器,因此邀为其座上宾。李景孝屡受田刺史的帮助和提拔,所以他一向感激田去病的知遇之恩

姚广志将李景孝的身世来历一五一十的对李牧说了一遍。

“嗯,我知道了!”李牧微微点头。

李景孝说是效忠大梁,其实这个人只认田去病。因为田去病是大梁的官,所以他也就张口说自己要效忠大梁皇上,不肯投降大凉帝国。

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果你是一个小兵,本来打算在军营里混两年就回家种地,或者下海抓鱼混日子。这时,一个胖胖的省级干部笑容可掬的对你招手说,来,小兄弟,我看你很有些本事,不如你跟我混?

然后又是给你提拔官职又是赏赐钱财,还不要求你回报,你不感激祖坟冒青烟遇到这样一个贵人,从此俯首帖耳,唯命是从,拿命想要报答这个大哥的恩情才算怪呢!

老百姓很朴实,你对他一个好,他就感激不尽,恨不得把心掏给你,更何况一百个好不断的给。

李牧也是从这一步走过来的,他若不是遇到陈长生,恐怕现在还在乡里种地,一辈子泯然众人矣。

所以他理解李景孝。

在理解的同时,他也知道该怎么对付

这样的人,那就是以更大的恩情来感动他,而不是把他抓来强迫他认大哥。

从姚广志口中,他得知李景孝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和一个没娶妻的兄弟。一直生活在青州的威海,于是他对姚广志说,你敢不敢去青州一趟,把李景孝的家人都接到幽州来?如果事成,我提拔你!当然,事不成,我也记着你了。

李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在青州是渤海王赵康的地盘,去那里相当于去敌占区,好在赵康这个人比较开明,或者说,他对人员流动控制得并不是那么严。因为他不像中原王朝那样,得把老百姓固定在土地上创造价值,然后好收税。游牧部落,逐水草而生,哪儿好去哪儿,没这个概念。又因为赵康广泛招揽北方游牧民族的人去加入他的队伍,所以对去渤海国的人基本都放行。但毕竟是敌占区,也是比较危险!

“请大帅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姚广志一口答应下来,然后收拾行装,带了一个随从去渤海国。

李牧之所以让姚广志去把李景孝的老妈和兄弟接过来,是觉得李景孝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他本来是个水军统领,相当于旅长级别的军官。如果在大梁,以他的俸禄,不贪污的话,能保证一家老小的吃喝穿用,但也不是很宽裕。

如今青州已经被赵康占了,李景孝逃到幽州,家里就失去了主要财源。

那老太太的日子一定不怎

么好过。如果能把李景孝的老妈和弟弟接到幽州,好生相待,李景孝就是想回大梁,也得寻思寻思。

这是打的亲情牌。

只要有这张底牌,再找李景孝就有了主动权,也好说话了。

李牧安排完这边的事儿,又让陈胜回去告诉金贵带人回来。

李景孝之所以跑到仁川附近,是打算有朝一日大梁收复青州后,再回去继续为田无病效力。现在青州还是在赵康的掌控之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