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猛人生平(1 / 2)

“喏!”当李牧接到陈长生的回复时,深深对西方施礼。他为自己有个英明伟大的皇帝而感到无比自豪。

他今年已经快四十岁了,按当时的平均寿命而言,已经土埋到脖子了,但生在这个时代,遇到了这样的明主,他感到自己再干二十年完全没问题!

金贵收到了大凉皇帝的封赏,也感到十分高兴。

他本出身一个地主家庭,小时候就淘气,不爱上学,就爱舞枪弄棒,是乡里的一霸。他老爹无奈,只好给他请了武师教他习武。毕竟自己的家业够他挥霍,只要他能保住自己不被土匪欺负,就ok了。

金贵也是个练武的好料子,没过三年,自己的老师就打不过他了,但他还不满足,带上钱包到处去找名师以武会友。再加上他为人豪爽,舍得花钱,所以很快交了很多绿林豪杰当朋友,在幽州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只是,随着年岁大了,金贵也渐渐明白了许多人生事理。所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自己再能打,也不顶饭吃,总不能去街头卖艺吧?自己虽有一身的本事,家里也富裕,但就算不入流的派出所所长找他,他也得屁颠屁颠的赶紧去。

官就有这个优势。

所以,金贵也想当官了。在他老爹的提醒下,金贵又去报考武举。但时运不济,他两次去考试,两次都拉肚子,弄得浑身没劲儿,所以都没考中武举人。

以他的家境,又不想去乡

里当个普通的保甲或者去县里当捕快,所以只能闷在家里。

好在天降大任与他身上,匈奴人来了。

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官军们一触即溃,望风而逃,偌大的幽州,不到一个月就被匈奴人全占了。

老百姓们都哆哆嗦嗦的自求多福,奢望匈奴人不要找到自己家门口。

但那是做梦。

匈奴兵来了,不是给老百姓送鸡送鸭送粮食的,而是来打劫的。

金贵闻听匈奴兵的残暴,也是愤愤不平。可惜他势单力孤,总不能一个人去对付匈奴人的千军万马吧?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天气,金贵刚在外面和朋友喝完闷酒,回到家一看,七八个匈奴兵正闯入自己家里抢东西祸害女人,金贵一下子就怒了。

上去抢过匈奴人的弯刀就是一顿正当防卫!都说一汉敌五胡,匈奴人马上功夫行,但离了马到了地面上,怎么能打得过金贵这个虎青年?

不到一袋烟的功夫,金贵就把这伙儿匈奴人全杀了!

这下可惹上大麻烦了。

乡里的人不但没挺他,反倒骂金贵把灾祸带来了,杀了匈奴人,匈奴兵一定会来报复,到时候说不定要屠城,谁也活不了了!

金贵一来气,马勒戈壁的,老子就是要和匈奴人干!是带把的,就跟我一起来!

他散尽家财,招了几十个本地的青年,正式宣布揭竿而起,高举义旗,保家卫国!

金贵虽然没读过书,但从小就爱打仗,平时听说书的讲排

兵布阵的故事,那是听得津津有味,不到天黑不回家。

此时,他带着这几十个少年,先去县城偷偷撬开军械库,拿到了十三副铁甲和一批军械!

就凭着十三副铁甲,金贵将驻守在县城里的匈奴兵给宰杀了一大半,剩下的都跑了。

随着金贵又打了几次胜仗,他的名声越来越大,队伍也发展到近千人,他的一些江湖上的朋友和大梁驻守在幽州的散兵游勇也都来投奔他。

金贵本身勇力过人,又有些打仗的天分,就这样控制了蓟县附近大片地方,到后来匈奴王庭被陈长生给灭了,幽州地界出现了权力真空。

金贵自称幽州大将军,等候着大梁皇帝对自己论功行赏。但大梁派来的官员根本不认金贵这个土包子,还要解散他的义军,金贵一怒之下,将大梁派来的接收大员一顿胖揍,还威胁要杀了他。

大梁的接收大员见势不妙,披星戴月的跑了。

亓无忌那时候把战略重心放在东面的渤海国和西面的大凉身上,对幽州的兴趣不大,反正那地方穷山恶水的,又在自己人手里,早收一天晚收一天无所谓,就没有再派人前来。

这反倒让李牧和谢彪占了偌大的便宜。

金贵终于如愿以偿的进了体制,有了个很不错的位置。所以工作积极性是非常高的。

听说大凉皇帝要不惜一切把李景孝抓住,自告奋勇的带五千人马去拿人。

为了怕金贵把事情搞砸了,

李牧又派陈胜带五百人跟着一起去,名义上是配合行动,实际上是去监军。

而李牧本人则坐镇蓟县指挥。

收降了金贵,幽州虽然再没有规模以上的抵抗力量,但实际上要做的工作还在后面。

首先是如何安抚老百姓。

幽州的地方情况和冀州有很大不同。除了京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汉人种地,也有比较完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