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金碧辉煌的乾坤殿内。(1 / 2)

金碧辉煌的乾坤殿内。

宣帝面色苍白如纸,两个太监搀扶着,才将就坐在龙椅之上。

“咳咳咳”

一阵咳嗽声后,宣帝望着底下的诸位臣子。

才勉强,撑着身子虚弱道:“应该都得到消息了吧,此事诸位爱卿,作何看法?”

众臣纷纷,面面相觑,不敢作声。

消息他们自然得到,可那梁王是宣帝的亲弟弟,贵为皇亲国戚不说。

在朝中以前名声也不错,更是举荐了不少贤才,虽第一时间,就将与梁王关系密切的官员。

都下了天牢,可谁能知道梁王到底,在朝中埋了多少暗子。

现在做声,简直就是找死。

李行止静静站在群臣当中,看着父皇病弱的样子,心中早已悲痛不已。

前世这早朝,他连人都不曾过来。

梁王造反,他都未曾放在心上,一心只想着自己逍遥快活,毕竟,凡事不是都有父皇在嘛!

可现在再看看父皇的样子,面色沧桑,脸上愁容,无不在证明着,梁王伤透了父皇的心。

甚至,连几个小小守关将,都敢以此,要挟父皇。

父皇您再忍忍。

李行止压住自己,直接献计的想法,他要看清到底,哪些人是该诛九族之人。

“爱卿们,往日不是建议很多吗?”

宣帝一脸失意之色,“梁王你们担忧也就罢了,难道小小的偏将,甚至林将军如何会病逝,都无人敢言?”

双眼汇聚着,涣散的目光,狠狠扫过,下面呆立的群臣。

却依旧无人说话。

“一群饭桶,朕要尔等何用?”

瞬息间,宣帝怒火喷涌而出,又对着前排的皇子们,扫了一眼,"老三,你来说说!"

听到宣帝的话,众臣皆是松一口气。

纷纷将目光,投向在朝中,风头正盛的三皇子李昭野。

“父皇息怒!”

李昭野面色淡然,“诸位大臣,应当是想给父皇,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一时无法献上计策。

此事确实蹊跷,梁王定是被奸臣策反,而林将军应该是,常年坚守边关积劳成疾。

那三个偏将其实也不用父皇动怒,区区几个偏将,赏赐他们一些银两,也就安心守边了。”

说罢又一脸自信,向着四周群臣望去。

“三皇子殿下说得不错。”

众臣皆是露出笑意,“我等此时,皆在冥思苦想,其中玄妙,没想到三皇子殿下,瞬息洞彻其中关窍,真让我等大开眼界!”

三皇子殿下,不仅为他们解围,还几句话将大事化小,让他们颇为受用。

而李行止听着大臣们,对李昭野的阿谀奉承。

瞬息心中大怒,一群蠢货,都该诛九族。

想不到我大夏朝堂之上,已经没有明臣,看来这虚假繁荣的盛世,早已经将,这些狗东西的双眼迷惑。

压住怒火,李行止又将目光投向父皇。

见宣帝面露失望之色,又对着三皇子李昭野问道:“老三,那你说,梁王这事如何解决?”

“父皇,此事简单!”

李昭野满脸喜色,“我们只要派遣使者去梁城,带着父皇您的圣意,答应他,若愿意回心转意,便不计前嫌!”

众臣听闻,脸上也露出笑容。

皆是纷纷直言,“三皇子殿下说得不错,梁王定是被手下谄媚之人,迷住双眼,无法观到圣听,一时糊涂。”

心中皆是不由赞叹。

果然还是三皇子手段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几句言语,就将皇上糊弄过去。

对他们来说,即便梁王造反,最坏也不过是丢个大梁城而已,又不丢他们俸禄。

事件说起来大,但是影响对他们来说很小,况且现在,只要跟着三皇子步子,便是错了,也有三皇子担着。

看着这些见风使舵的臣子。

宣帝头痛不已。

“这便是你们计谋?”

眼神充斥着失望,“没有其他建议吗?”

整个朝堂之上,竟然有超过七成的臣子,选择将这件事情,淡化处理,除了溜须拍马,简直一无是处。

群臣闻言,纷纷低下脑袋。

就在这时。

“父皇,此事儿臣有不同看法!”

李行止向前一步,“此事时机巧合,必是早有阴谋。”

宣帝微微一愣。

连他都没想到,平常性子惫懒的李行止,会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简直是破天荒的进步。

随后脸上,露出几分欣慰之色,行止这孩子真长大了,想要为朕分担国事了。

可群臣听到这话。

瞬息间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