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真正的大业(2 / 3)

倘若这时有其他诸侯进入关中以及凉州,二人的基业大概率会失去,那中夏王未必没有机会啊。”

他话说罢却发现自己的父亲没有说话,反而是在盘算着什么,于是静静等待着。

洛彰思索了一番后缓缓说道:“如今天下有数的诸侯都已经列在人书之上。

那种能以个人能力搅动风云的君主未曾见到,这些诸侯都相差不大,不过我刚才在想,这些关于君主的评价中,大多数都有暴字,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洛氏能在这其中做什么呢?

如今草原还处于疲敝之中,诸夏倒无需担忧胡人南下,至于山越夷狄,并无威胁。

倘若家族能约束天下诸侯的争雄力度,这想必是最大的功德了。”

洛枢闻言直接打了一个激灵,仅仅一想就直接说道:“父亲,这是做不到的。

邦周时期的洛国都做不到,更不要说现在的家族。

虽然顺利的攻杀了李傕郭汜,但天下间那些大诸侯的实力之强,不是家族所能够抗衡的,归根到底,我们没人。”

洛彰却不这么认为,他认真的思索了一番说道:“阻止战争自然是不可能的,但为乱世划线却是有可能的。

战场之上如何残酷,那是战场上的事,但是战争结束,平民百姓却不应该被卷入其中。

这是积攒民望的好事,除了那些天然嗜杀之人,就算是不以人命为意的诸侯,也不会阻止,这不需要家族去硬拼。

至于天然嗜杀之人,这一千三百年来也未曾见过多少,就连董卓他们这些人都算不上嗜杀。”

听到父亲并不准备插手诸侯之间的战争,洛枢就明白他想要做什么了,径直问道:“父亲,您是准备将那些曾经约定俗成的一些潜规则制定成具体的规则,使天下诸侯遵守吗?”

洛彰点点头,洛枢想了想觉得相当可行,于是兴奋道:“那若是有人不愿意加入呢?”

洛彰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道:“此事全凭自愿,但若是不愿意加入,又以此犯下大错,天下共击之。”

洛枢一扫之前的忧虑,径直站起身来道:“父亲,我去寻找文和先生,他有通天的智慧,定然能为家族选择出最适宜的道路。”

经过关中一行,再加上之前人书对贾诩的评价,他在洛彰和洛枢眼中,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谋士。

而且在洛彰和洛枢看来,贾诩至少从来没有主动为了达成什么目的而去害人,贾诩的性格只想自保,这就胜过了大多数人。

洛枢前来寻找贾诩的时候,他正悠闲的躺在屋中,一壶茶在锅炉上烧着,手中捧着一卷书,脸上满是惬意的表情。

在这乱世之中,竟然还有这么悠闲安全的生活,贾诩只感觉太爽了。

见到洛枢前来,贾诩猛然坐起,手中持着羽扇抱拳作揖道:“诩见过公子。”

洛枢和贾诩见礼后匆匆带着他前往拜见洛彰。

洛彰先是将诸侯的性格特点告知贾诩,贾诩闻言不由自主的将羽扇盖住了下半部脸颊。

来了!

生活在洛氏中经常遇到的那种不讲道理的感觉来了。

洛彰和洛枢对贾诩并不是很避讳。

贾诩虽然还没有亲眼见过,但他这样聪明到极点的人,隐隐约约之间还是能够感受到洛氏的神异之处。

听罢诸侯的性格特点,贾诩便直接说道:“大公,公子,倘若这些性格属实的话,那诩反而认为,天下大势就在这其中了。

昔年的项王若是以此评判的话,怕是连人主之相都未曾有,但若不是遇到神姿天纵的高皇帝,项王就真的建立楚朝了。

决定一个势力强弱的关键有两点,一是主君,二是基业。

基业相差不大,便以主君才能高低决胜负,主君相差不大,便以基业深厚决胜负。

在这些诸侯中,袁绍、曹操、刘备、燕主、中夏王,这五人评价较高,但以诩观来,除非洛氏愿意襄助燕主和中夏王,否则这二人没有机会。

袁曹刘是天下第一流的豪杰,基业同样是天下绝顶,未来就在这三人之中。

当今天下各大世家都开始多方下注,洛氏也应当早做准备。

刘备那里有英侯在,只剩下袁绍和曹操。

袁绍多番接触洛氏,对洛氏释放了极大的善意,现在只缺少一个契机,双方就可以君臣得宜。

曹操那里反而是最复杂的,他接回了汉室的皇帝,他不是甘于屈居人下之人,日后势必是要起冲突的,倘若洛氏子参与到其中,还需要好好思虑一番。”

如今的形势和秦末相当的不同,当初的洛氏刚刚经历过破灭,子弟各自游历,自微末时便结交了高皇帝。

但是如今的子弟大多生活在昭城中,外间人寻常难见。

这些诸侯起事的时候,家族子弟未曾参与进去,现在想要进去分一杯羹已经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