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和狄青互换(十三)(2 / 2)

人,第三纸上谈兵,第四是不是历史书和

画本子都读串了,第五说的话还有歧义。

卫青作为大将军的职业素养再也按耐不住,他豁然站起:“你现在立刻跟我去一个地方。”

苏轼被卫青薅走了,径直带到了军营,正好营里不少狄青的老部下和熟人,他们看着狄青仓促到来,手里拽过来一个年轻人扔给他们:“送他进去训练。”

忍无可忍的卫青把苏东坡送去军事训练了。

婚讯传来的时候,他正在带着老部下给苏轼穿甲。

苏轼:“我要一套带有兽首兜鍪的铁甲。”

卫青:好的,这个好满足,我让人给你找一套。

片刻后,苏轼看着卫青让人找来的乌黑山文铁甲,只见黑乎乎的甲衣从腰上垂到脚面,看上去似乎有些沉。

卫青:“赶紧穿上吧,我给你安排了和普通兵卒一样的训练,有带着全套兵器跑路,还有射箭,你应该会适应的。”

苏轼抱着沉甸甸的甲衣,差点趴下了:“我,我才不在军营当贼配军呢。”哦,我好像说错话了。

苏轼只好留了下来,他站在那里,让两个武官帮他披甲。

“这么沉?”

“这不算什么呀。”

“这怎么走路?”

“我们还能跑呢。”

“能不能通融一下,我不披甲了,我要穿貂裘带老鹰出去打猎。”

卫青哑然失笑,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地方,从没有披甲的文官轻易就能站在比所有武将更高的位置。他们可以穿着貂裘带着人跑几圈,就觉得自己厉害的不得了了。

他说:“你穿上之后就跟人去训练吧。”

这时候夫人派来的人终于送来了婚讯。

系统:“恭喜你又当上天子的亲戚了。这也算是外戚吧。”卫青没有回答他,丢下苏轼赶紧回家,苏轼也扔下盔甲紧随其后,一刻也不愿意在军营多待,他甚至走在路上就开始手痒,思考着怎么给狄青的二儿子写篇夸赞的名篇了。

因为他觉得其他文人可能反应会很激烈的。

其他文人现在全都心情复杂,因为宋仁宗这个没定性的,竟然被柴郡主这个无知的农村女人蛊惑了,这个不懂礼仪道德的老婆子试图让宋仁宗觉得,如果不想再听到文人们攻击狄青,说他会作为武将黄袍加身,最好的办法不是把他赶走逼死,而是拉出了祖宗传下来的例子。

那个蠢笨的老婆子:“陛下你别忘了杯酒释兵权。”

陛下竟然真

的这么做了,他要把公主嫁给狄青的儿子了。

官员们想起了当年□□的一系列操作,他劝说其他武将们退休,然后把女儿嫁给他们,并让他们的女儿做皇后和亲王妃,还赐给他们田产庄园和各种财物,确保他们的家族作为高贵的武勋传承下去。

现在宫中的曹皇后,就是这些家族的后裔。

现在陛下执意要执行□□的操作,援引当年的作法,他们还能说什么,难道对陛下说,杯酒释兵权是错的的,是不稳妥的,是应该被废除的吗?

这不就等于公然污蔑□□,并且得罪了包括皇后家族在内的所有武勋?

到时候皇后家的舅爷找上门来,来上那么一句:“你是对按俺曹家有意见,或者你们对狄青群起而攻之,是为了找机会将我们这些为了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武将连根消除吗?”

他们有几条命,能够扛得住这样的问责。

文人们都沉默了。他们在心里默默寻找着应对之策。年轻的韩公子试图说句好话:“其实狄青并无错处啊,而且他儿子真的长得很英俊,绝对是驸马的最好人选。”

不,这是立场问题,不是狄青有多好可以磨灭的。最终大家商量了一个新的办法,充分利用民意。

“当年有帽妖案,大家可还能想起来。”

“民间的谣言,能代替我们做到一切,我们如此做…,到时候用民意倒逼陛下的退让。”

他们开始窃窃私语,只有韩公子已先行离开。

系统:韩公子你不错,不愧是十几年后,狄青的孙女进入总决赛和另一名秀女争夺皇后宝座的时候,你多次上书力挺狄青的孙女,你当时怎么说的,你说狄青家是高贵的武勋,他的孙女应当成为皇后。”

系统思绪飘到了靖康耻,最终狄青的孙女落选,孟皇后上位,后来靖康之年,孟皇后成为所有皇族都北上之后,剩下的唯一主持大局之人。

好遗憾,这样一个关键的位置,若是坐着狄青的孙女,北宋最强武将的亲孙女,也许她不会仓促的放弃权力,把国家交给完颜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