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1 / 2)

嬴政和蒙毅君臣俩打配合,恨不得把磨盘抡冒烟,才堪堪跟上蒙恬的和面速度。

章柳见状,赶忙给两人解围,把蒙恬喊过去揉面剁肉馅。

嬴政和蒙毅面面相觑,双双如释重负。

受限于冶铁工艺,此时还没有铁锅,但章柳发现,家里竟然有一个口径大约五六十厘米的大平底锅,据蔡婶说,这是蒙恬年前从蓝田大营带回来的,用来烙锅盔又快又好!

章柳仔细看过,锅底太粗糙,炒菜烙千层饼不太行,但熬个猪油问题不大。

老丁跑了三家肉铺,打包了所有的猪板油和肥肉渣。

章柳让蔡婶把猪板油切成大小均匀的厚片,大的肥肉渣改刀,温水洗净之后倒进大平底锅里,加一瓢凉水,架在灶上小火熬着。

胡毋敬拿着木笊篱守在锅边,眼看着锅里的水煮肉片咕嘟嘟沸腾,汤色从奶白逐渐变得透明清亮,一股浓郁的特殊香味源源不断向四面八方弥漫,勾得嬴政频频朝这边张望。

终于等到章柳一声令下,胡毋敬立刻行动,用木笊篱把熬好的油梭子捞进瓦盆。

刚熬出来的猪油滚烫异常,章柳没敢让胡毋敬碰,往瓦盆里撒了点细盐,颠匀了,盛出来几碗,让胡毋敬分给大家伙儿尝尝。

可惜这里没有白糖,不然油梭子跟白糖也是绝配。

赵高小心翼翼捧着陶碗,夹了块油梭子递到嬴政嘴边。

嬴政叼进嘴里轻轻一咬,顷刻间,独属于油脂的霸道香味直冲味蕾!

一点点细盐的咸,将油脂的鲜最大程度激发出来,配上酥脆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章柳见嬴政吃得停不下嘴,不得不出声提醒:“后面还有包子和面条,留点肚子啊!还有,吃完油梭子千万不要立刻喝凉水,容易拉肚子。”

嬴政一听,看着碗里没剩下几块的油梭子,恋恋不舍移开眼,“够了,你也尝尝。”

赵高低低应了声诺,捧着陶碗退到一边,迫不及待夹了块油梭子塞进嘴里。

呜呜呜,真的好香好好吃啊!

章柳吃完自己那份,抱来清洗过已经晾干的石臼,准备捣油梭子,见蒙恬手边那碗还没动,提醒道:“快趁热吃,凉了再吃容易拉肚子。”

蒙恬闻言,拍了拍手上沾着的面粉,端起碗,想了想,走近两步,把碗里的油梭子往章柳吃完的碗里拨了一半。

章柳看看碗,再看看低头不语的蒙恬,一不留神没压住嘴角。

今晚除了手擀面,章柳还准备做两种馅的水饺:猪肉荠菜馅和韭菜油梭子馅。

猪油一晾凉,她就开始拌馅。

半盆剁碎的猪肉馅,往里舀满满两勺清亮的猪油,加入剁碎的藠头、一小勺磨碎的八角粉和细盐调味,腌制一刻钟左右,把剁碎的荠菜放进来,再加一勺猪油和适量的盐即可。

水饺的馅儿就更好弄了,剁碎的韭菜和油梭子搅拌在一起,加一勺猪油即可 ,再加一小勺八角粉和适量的盐调味。

阿婉按照章柳的交代奋力搅拌着瓦盆里的韭菜馅,只觉得一股浓郁又刺激的香味猛往鼻子里钻!

章柳把所有人召集过来,分成三组,每组一个大桌子。

蔡婶那组负责包猪肉荠菜馅的水饺,阿婉那组负责包韭菜油梭子馅的水饺,章柳这组负责擀面条。

怎么下面剂子、擀饺子皮、包饺子,章柳已经每组提前培训出两个人,再由他们教同组的人。

相较之下,手擀面就没什么技术含量了,除了蒙恬,章柳就要了个胡毋敬。

胡太史别的不行,烧火是一把好手。

两口陶釜架在灶上大火将水烧开,往陶釜里各加一勺盐,然后开始往里下饺子,转中火。

章柳一边指导蒙恬擀面,一边盯着灶上的火,看到胡毋敬精准地添、抽木柴控制火势,不禁暗暗咋舌:这位怕不是火神祝融转世吧?

因为章柳再三强调,一定要把饺子边儿捏紧,以至于两组人出奇地一致,出品的饺子不管美丑、肚鼓肚瘪,都带着半圈扁扁的边儿,俩饺子拼一起,俨然凑成个飞行器!

有此联想的,显然不止章柳一个人。

看看嬴政摆在竹帘上的饺子,都是肚子对肚子放的。

原来,柳卿家乡的水饺,形状是仿自飞行器啊!

嬴政恍然大悟,单方面认定自己发现了真相。

世界上所谓的“美丽的误会”,大抵都是如此吧?

沸腾的锅里,胖嘟嘟圆滚滚的饺子浮上来,点过两次凉水后再浮上来,就被笊篱捞到竹帘上。

韭菜馅饺子先煮完,章柳把切好的手擀面下到饺子汤里,不介意会儿,手指宽的面条就浮了上来。

章柳往锅里点了半瓢凉水,招呼大家伙儿拿着碗排队,准备捞面条。

幸亏这阵子郑国带人在宅子里赶工,章柳因为要承包一日三餐,所以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