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章、文明推进五千年,公权渐弱是必然(2 / 2)

化必然记上心头。

于是,人们开始思索是依赖手握特权的公权阶层,还是自己分割权力强化私权呢?

公权与私权的较量必然会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怎么办?

天下人都在寻找答案,首先人们开始质疑君权神授思想,对生命、权力、责任与义务的关系开始质疑。

对于君权神授,由于社会进步人们早已不再敬仰,只是对于“国立民安”存在依赖而已。

于是自我蒙蔽的认为权力集中有利于民众的自我生存。

但是当人们普遍拥有财富之后,人们必然开始对生命、权力、责任与义务进行探讨,开始对自由和私权有更高的要求,而首先开始向专制政权和特权阶级发起舆论攻势的是宗教。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裹挟的聚焦点。

因为当人们心存疑虑,倾诉心菲时,首先会说给神听,神职人员是最先了解民意的人,所以宗教是人民心中的第一盏明灯。

因此,宗教是专制政权和特权阶级首先压制的对象,这一点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朱宦臣这样想到这,停顿一下又想到。

“嗯,胡思乱想也有好处,还真见效,身子有舒缓的感觉了。”

于是他扭动一下身体,感觉平缓了,心思又伸向远方。

人是高级动物,是智慧型动物,有思想,有欲望,有善恶意识,但是怎样将思想、欲望和向善意识固定在一个统一的高度呢?

这正是人们普遍拥有财富之后,追求私权强化的目的。

单就思想而言,思想是个人意识,人人皆可思想,思想只是个人的感性活动。

那么怎样将个人的感性活动提高到一个统一的固定高度呢?

那一定是精神!

精神(理念)是需要逻辑、批判和综合推理才能形成的产物。

思想只是一个人感性活动的经验总结,而精神却是逻辑、批判和综合后的规则存在。

思想是活动的,而精神却是固定的。

只有将精神占上思想的位置,人们才能实现私权强化的目的。

人类有文字记录的文明只有四千年左右,而在这四千年左右的文明进程中,演化最强烈的其实就是公权力,其实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公权渐渐削减的推演史。

从一权专制的奴隶主制度,发展到二权集中的封建制,再到三权分立的资本制,再到四权互通的立宪制,再到五权互衡的共和制,整个推演过程就是一部公权削减的分化史。

而与时共进的正是私权在不断强化。

从人不如畜生,到人拥有生命权;再到拥有生命权和财产权;再到拥有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再到拥有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整个推演过程就是一部人权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也是私权在渐次增加的强化史。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人类不断拥有精神和强化法治。

因为精神是强化法治的理论工具,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裹挟的焦点。

宗教在宣扬人权私有上是先锋军,现在看人文并不能完全左右政治,但宗教对政治的影响却是根本性的,虽然政客们极力排斥宗教,但终因宗教融通于基层,且更能听到民众的心声,而成为民声的发音筒。

在民众无法左右强大的公权力的情况下,民众借助神的力量发出心声,而这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强化私权,推动进步。

于是有人便提出,“天既赋予以君权,天也赋予以人权”。

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造物主’赋予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便产生了。

那么如何强化和固定私权?

这就需要强调拥有精神和强化法治了。

因为只有你站上精神界面,你才能放弃思想,成为一个具备逻辑、批判和综合思维的人,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一个精神高尚的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而一个具备逻辑、批判和综合思维的人,一定是拥护‘造物主’赋予人民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正确地应用法治的人,而法治正是限制特权及公权泛滥的唯一手段。

正是:

文明推进五千年,公权渐弱是必然。

专制封建到民主,私权强化在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