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再遇雄狮骷髅骑士【防盗】【5K】(2 / 3)

要,排出多余的热量成为了生存的关键,而小型生物的表面积与体重比更大,就更容易排热。例如,一种被称为sifrhippsandrae的早期马类,在pet时期萎缩了近三分之一,而一种被称为cantiabdit的早期灵长类动物,在pet时期的中期至末期,体型变小了约10。

昆虫“求存”多样性提升  与哺乳动物不同,对昆虫而言,pet时期无疑是个好时节,温暖的气候促使干燥的热带森林向北扩散。由于许多昆虫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生理需求与栖息地的气候有关),气候变暖为大量微小生物的出现打开了新大门。

由红星新闻提供气候变暖为大量微小生物的出现打开了新大门  这些证据都被保留在这个时期的化石之中。科学家称,5000多块来自pet时期之前、期间和之后的植物化石显示,昆虫的数量和危害的多样性都在上升。与此同时,对美国怀俄明州大角盆地进行的一项研究则显示,这段时期留下的化石中,一半以上的树叶都被虫子破坏,较pet时期之前或之后高出20。

而现在,一部分昆虫,如一些蚊子和蜱虫等,已经在适应新的气候环境,并向新的生活领域扩展。2019年的一项研究估计,到2080年,全球接触蚊子传播疾病的人数可能增加近10亿。

物种“更替”速度极快  地球上,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变化,一些物种走向灭绝,一些物种则在进化。古生物学家把新物种取代旧物种的速度称为“更替”。来自古新世海洋遗迹的化石表明,在靠近地表的地方,“更替”过程在pet时期以极快的速度发生。

由红星新闻提供来自古新世海洋遗迹的化石表明,在靠近地表的地方,“更替”过程在pet时期以极快的速度发生  靠近海岸的浅水区,蜗牛和蛤蜊相继死亡,但很快又被类似的软体动物取代,这些软体动物扮演着同样的生态角色——筛沙、吃海藻。而其他物种的变化则来得更为剧烈,比如鳞鲀和河豚在经历一次大灭绝后,花了近2000万年的时间才进化出足够多的新物种,以恢复它们失去的多样性。

而在赤道附近,与如今存活的珊瑚相似的珊瑚虫消失了,被称为“大型有孔虫”的圆盘状生物填补了它们的生态位,成为珊瑚礁的建造者,直至几百万年后海洋终于再度冷却下来。

降水致全球气候冰火两重天  在pet时期,气温上升导致全球雨水循环出现变化,为亚热带冠层的扩散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从而产生了极地的沼泽森林。

由红星新闻提供地球上的大部分天气模式:空气和水在海洋和天空中的循环方式,都受到炎热赤道和寒冷两极间的温差影响。

在古新世——始新世前,地球中部附近蒸发的水形成了雨云,在热带地区和极纬度地区都有降水。然而,气候变暖导致气流的变化,使得更多的赤道水分在返回地球前,抵达了遥远的南北极地区。这也是古代北极地区山核桃和柏树得以生长的原因之一,这些植物为狐猴类、灵长类动物提供了攀爬的地方。

由红星新闻提供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美国西南部地区的土壤将比现在还要干上10至20,旱灾的风险至少增加20

但降下的雨水总得有去处,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潮湿天气的激增意味着干旱地区的水分会蒸发掉更多。现如今的气候变化可能产生了类似的影响,更潮湿的冬天已经增加了欧洲西北部爆发破坏性洪水的频率。与此同时,美国西南部正在一年比一年干旱。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美国西南部地区的土壤将比现在还要干上10至20,旱灾的风险至少增加20。

全球数百水域恐将倒退回pet时期  在pet时期之初,海洋温度已经很高了。例如,在变暖之前,古大西洋的赤道温度为366度,比如今大西洋的温度高出约88度。酷热难耐的海水,使得深海失去了冷却源,水里的氧气水平下降。与此同时,全球变暖导致大量二氧化碳被海洋共吸收,这使得海水酸度急剧上升,很少有生命能在这样令人窒息的地方生存。

由红星新闻提供全球变暖导致大量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使得海水酸度急剧上升  不过,在古新世第三纪的化石沉积物中,古生物学家们发现,在赤道近38度的海水中,导致“赤潮”的微小有机体甲藻开始大量繁殖。

由红星新闻提供海洋调查船在波罗的海上进行研究考察  眼下,全球各地区的水域正在应对类似的情况:世界各地记录了数百个所谓的“死亡区”,包括墨西哥湾和波罗的海等多个地点,面临着倒退回“pet时期”的风险。

专家称,当下碳排放速度前所未有  事实上,科学家经常将pet时期作为比较现代气候变化的基准。但有研究表明,由于当下全球变暖的速度远超恐龙灭绝后发生的任何气候事件,因此我们与这一基准持平的速度比此前预想更快。

由红星新闻提供全球变暖加剧,南极融冰加剧  201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显示,人类如今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