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116初识史铁声(1 / 2)

第117章116初识史铁声

三点整,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虽然是著名的文学颁奖典礼,又是在人民大会堂这样高规格的地方,但是典礼布置却显得有点寒酸。

在主席台上摆着一排座椅,上面挂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暨82年度优秀短篇小说颁奖大会”一行大字。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颁奖正式开始,钯金先生代表作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获得文学奖的作者表示祝贺,并鼓励他们写出他们写出更好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给每个颁发荣誉证书之后,由路遥代表所有获奖作家发表的获奖感言。

他的《人生》实在是太出名了。

今天的陸遥换了一身干净的灰色中山装,连皮鞋都刷的干干净净,站领奖台上,他拿着稿件用带着秦北口音的普通话念道。

“当得到一种社会荣誉时,自己内心总是很惭愧的。在这样的时候,我眼前浮现的是祖国西部黄土高原那些朴素的山峦与河流,开垦和未被开垦的土地,土地上弯腰躬背的父老兄弟……正是那贫瘠而又充满营养的土地和憨厚而又充满智慧的人民养育了我。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更没有我的作品”

台上台下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

“你好,铁声,好久不见。”

“好啊,不过我不知道他住哪里?你知道?”

玩的很开心,但方明华心里还有件事,他想拜访一个人。

春天已经来到,树木吐露洗新芽,不远处是孩子嬉戏的声音,史铁声一个人坐在轮椅上,呆呆看着一切。

唱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陆遥说要去自己老丈人家一趟,林达给她父母捎了一些东西。李存宝去找自己在燕京的战友,俞珊和王安依都是第一次来燕京,方明华自告奋勇领着他俩逛了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等,当然忘不了划船。

“我想明天去拜访他,一块?”方明华说道。

酒虽然是普通的二锅头,不过大家喝的都很开心。

不得不说,路遥发言稿写的很牛的,和他的小说一样,文字间充满一种炙热的感情。

平时这些作家都在全国东南西北,现在一起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真是难得一见。

就如同从未谋面的朋友,但感觉认识叙旧。

“我会以你们的鼓励作为鞭策的动力,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回馈读者。同时,我也希望广大文学爱好者,无论你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拿起你们的笔来,大胆写,大胆投稿,欢迎投稿《延河》杂志社!“兼容并蓄、面向大众”是我们杂志社的宗旨!”

按照作协的规定,获奖作者可以在燕京再住两天,走亲访友、到处玩玩,这两天食宿还是由作协掏腰包,当然你出去玩的门票得自己出。

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

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

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年轻的点不认识,但却有一种熟悉感。

“你说铁生啊,应该去看望。不过现在这时候估计不在家,在地坛公园。”王濛说道。

所感,所想。

在轮椅上已经整整坐了十年,早已经没有当初的痛苦、绝望,甚至愤怒,慢慢平静起来,开始静下来品味这个世界,然后在纸上变成文字。

晚上,作协在天安门附近很有名的前门建国饭店举办了一场宴会,招待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作者。

他看清楚了,也报以微笑。

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

目的就一个:向《延河》杂志社投稿啊。

燕京,地坛公园。

“问谁?”

记者心里赞了声,又抛出一个结束性问题:“那你对广大读者还想说些什么?”

像王濛、陆遥、蒋子龙这些成名较早、或获奖作品是大热门的作家自然是记者们追逐的对象。

这一次,方明华主动出击,和作家们频频碰酒,认识的,不认识的,一杯酒下去大家都是朋友。

我的天啊

这广告竟然做到人民大会堂了!

记者愕然。

现在是春天。

“这不正体现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嘛。”方明华一脸微笑。

第二天早上,方明华和陆遥先去拜访王濛,又问起史铁声的情况。

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呢?

史铁声如同往日一样静静想着。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