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儿媳(1 / 4)

郝如月看到真人,又在心里吐槽了那两张画像几l句,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无关系。

气质没差,长相特点也没差,就是把人画丑了。

事实证明康熙的审美一直在线,石氏沉静,美得国泰民安,伊尔根觉罗氏开朗些,生得却温婉。

两种气质两种美,错落分布在两个小姑娘身上,不显山不露水,却相得益彰,各具特色。

郝如月在心里给容貌和气质两项打对勾。

太子是她的大宝,大阿哥虽然不是她生的,也是她看着长大的,情分很不一般。

这回给太子和大阿哥挑福晋,与上次给三格格选驸马不一样。

上次给三格格选驸马,郝如月只是站在嫡母的立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尊重荣妃这个生母的意见。

而这回给太子和大阿哥选福晋,郝如月的立场就从嫡母变成了未来的婆婆。

婆婆挑儿媳,那不得尽心,郝如月甚至都能理解太皇太后当年的心情了。

生怕挑不好,毁三代。

远的不说,只说她那死去的三婶。要是挑了那样的一个货色进家门,可能都毁不到三代游戏就结束了。

容貌过关,气质过关,之后便是问话。郝如月问得和蔼可亲,两个姑娘答得自然从容,全都是落落大方的谈吐。

谈吐项打勾。

除了谈吐,几l问几l答间信息量巨大。郝如月得知两个姑娘全都饱读诗书,并非只会看账本的那种闺秀。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标配,石氏的字写得特别好,在京城贵女圈十分有名,伊尔根觉罗氏会打马球,也算圈中翘楚。

十几l年没有大选,上三旗符合条件的闺秀可真不少,难为皇上能做到对症下药。

历史如何,郝如月管不着,至少现阶段这两个儿媳让她很满意。

皇上把海选都走完了,她少不得也要出些力气,做好最后的衔接。

衔接第一步,相看。

郝如月是穿越者,但凡结亲总希望两情相悦,生怕搞出怨偶,更怕结出苦果。

太子见过石氏,无异议,并且表示会接受皇上在亲事方面的任何安排。

“让你韬光养晦,没让你变成爸宝男。”太子对自己的亲事浑不在意,让郝如月有些生气。

太子小时候犯错,郝如月批评他,还会顾忌自己是后妈,不能深说。

可能太子长大之后的若干表现,让她觉得安心,有时候说话会自然地带些情绪出来。

比如她现在生气了。

太子第一次听说“爸宝男”这个名词,虽然是第一次听说,但意外地听懂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让他意外的,最让他意外的是,额娘开始训他了。

不是温言细语地讲道理,也不是各种明示暗示,而是带着情绪地训斥。

有什么话就直白地讲出来,不用任何技巧,就像平时训小六和小七那样。

是不是意味着,在额娘心里,他与小六、小七一样了。

他想跟她们一样,很想。

所以太子被训了,反而笑起来,那笑容明媚到晃眼:“额娘别生气,我是真觉得石氏还可以,是个良配。”

从大选的风声传出来,詹事府众人就提醒过他,储君的亲事自己做不得住,得听皇上的,由皇上指婚。

太子跟郝如月一样,对康熙的审美很放心。他知道汗阿玛的指婚肯定会有倾向性,但容貌普通心智普通空有出身的姑娘多半入不了汗阿玛的眼。

反正都是陌生的姑娘,也由不得他自己选,不如丢开手去做别的更有意义的事。

时隔多少年,郝如月再一次感受到了太子异于常人的冷静。

所有人都说太子的性子随了皇上,很多时候郝如月也是这样认为。太子少年早慧,有城府,谋定后动,做事之前喜欢权衡利弊都像极了皇上。

不一样的是,皇上是热的,而太子是冷的。

做一个可能不是很恰当的比较,如果原主当年遇到的是太子,而不是皇上,可能根本不会发生后来那么多事。

不会有堆绣山的海誓山盟,也不会有所谓的盛心庵,太子会在权衡利弊之后,完全放下自己喜欢的人,听从长辈的意见,娶一个合适的皇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前朝。

太子比皇上更冷静,更懂得取舍,也更能忍受孤寡。

仿佛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料,也更容易成为一代圣主明君。

“保成,你当真不想娶一个自己喜欢的姑娘吗?”想通了这一点之后,郝如月忽然不生气了,只是有些好奇。

太子认真想了一会儿,反问:“额娘有喜欢的人吗?”

郝如月:“……”

太子朝左右看看,忽然放轻了声音:“我曾听人说起,说额娘对汗阿玛一见钟情,为此差点出家当尼姑。可从我记事起,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