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2 / 4)

宁澹僵住了。

他倏地低头看向自己的左手,摊开的手心上掌纹平整,躺着一只精巧的玉葫芦。

宁澹沉默得越发久了些。

心想这个花招已经很不巧妙。

而他甚至还把它给弄砸了。

原本,他应该藏着这个玉葫芦,先用一个无法解答的问题使沈遥凌感到迷惑,再趁她因迷惑而无防备的时候转移她的心神,然后把玉葫芦放进她原本并无此物的荷包中,就能成功把她吓一跳。

但是。

他为什么。

在做这一切之前,就把攥着关键答案的手摊在了沈遥凌的面前。

而他一点也没有发觉。

看来他的脑子飘得比他所想象的还要厉害些。

沈遥凌一阵莫名其妙。

不知道这位大少爷这是在干什么呢。

宁澹顿了好长一会儿,终于阖起左掌,从容地背到身后。

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低声开口。

“人心易变本是常事,即便那两人是你熟悉的旧同窗,你也无需对他们的恶行负责。

曾经同为医塾的学子,心怀行医治病济世救人的共同理想,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容易把身旁的人当做同伴,与自己共担荣辱。

看着同伴做下恶行,沈遥凌心中大约会觉得羞耻。

但她不必承担这些。

她与那些人,根本不同。

沈遥凌听着,很快地明白了宁澹的意思,但又有些不敢相信。

宁澹竟然是在安慰她。

想来之前在回春堂发生的一切,宁澹是全都看见了。

所以才会对她说出这番话。

那么……方才那个莫名其妙的玉葫芦,很有可能也属于这场安慰的一部分。

大少爷安慰人的方式挺独特。

宁澹是站在她这边的。

公正地评判,宁澹是一个很好的好人,他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怜善嫉恶的公义心,比起大多数人来说,他更适合当朋友。

从前沈遥凌对他的喜爱太过热烈,反倒一叶障目失了公允,不能单纯把他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来看待。

现在则不会有这个偏见了。

得到他的安慰,便是得到了她理念中的一位好人的肯定,确实使她感到宽怀。

但更多的悸动,就没有了。

“谢谢。”沈遥凌诚心实意地道谢,对他笑了下。

沈遥凌戴着毛茸茸的围脖,柔软洁净的白色在下颌边围了一圈。

不刻意直起脖子的时候有小半张脸埋在围脖里,另一半脸玉白地露在空气中,很怕凉又很勇敢的样子。

她想要展露笑容,还得努力地把下巴往毛茸茸的围脖外抬抬,看起来很温顺可爱。

宁澹站了一会儿,不知道怎么回应。

最后撇开脸,又嘱咐了一句。

“明天过后宵禁时间就会提前了,尽早回家,接下来几日……最好不要出门了。”

上一回他便提醒过,接近年关,城中不算安定。

这样频繁的警示,究竟是无话可说所以随口而出,还是事出有因?

沈遥凌思考着,但没有多打听。

只点点头:“知道了。”

宁澹手心轻轻攥了攥。

他发现他有点想摸一下沈遥凌的脑袋,但最后也没有这样做。

-

沈遥凌回去后仔细回想了许久,也没想出来,这一年的冬季究竟发生了什么动荡。

大约是并没有闹出什么大事。

那群从东海小国返回的僧人最近在京城可谓声名大噪,连沈大人和沈夫人都曾在闲谈时提起。他们似乎是着意与达官显贵交好,时常在大户之家的门庭之间流连,而奇怪的是,极少有人会将他们拒之门外。

这日沈遥凌又收到消息,郭典学邀请她与另外几个学子去他家中,观览僧人们带回来的珍稀宝石。

沈遥凌恰巧对郭典学还别有所求,就欣然赴约。

她备了辆马车,嘱咐车夫在城中绕了点路

,先去接上其他人⒏_[(,再一同去郭典学家中。

天越来越冷,出行总得需要马车。虽然太学之中多为权贵子弟,但各家境况不同,并非每个人家都能单独支出一辆马车来供孩子们做这些“闲事”。

沈遥凌跟这些同窗虽是同龄友人,时常玩在一处,但以她多出二十年的见识而言,她有时又会忍不住把这些单纯的同窗们看作小辈,总不能被他们白叫一声遥姐,于是能照顾的便照顾一把。

先接了安桉和李萼,再去接李达。

李达性情爽朗,一坐上车话就没停过,沉闷的冬日顿时热闹得很。

他带来不少消息,比如这支僧人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