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狗蛋 大郎啊。(2 / 3)

长安令作为六品朝官,自是没资格上殿的;但此事若梁国公府追究,便是大事。

长安令连夜报直属上司津章布政使司,布政使连夜骑马进京,一大早便上得殿来,一边跪地请罪,一边道:“长安治所,统共两班衙役,三十人,三十人要管东城西街,还要管南坊北市,一块城区不过分得七八个人,哪里管得过来?”

大声诉苦,又道:“当日雀儿街那一带,因着人多,特抽调了两队金吾卫过去巡街。据闻事发当时,正是金吾卫统领领一队人在附近,缘何金吾卫没发觉,匪贼混了进去?”

金吾卫副统领眼瞪如铜铃,有一肚子话欲驳,可一等抬头,见前面统领垂着脑袋沉默是金,顿时也不敢说了,心想:到底是北梁公府出来的,火…总烧不到自己人屁股身上吧?

甩锅甩到金吾卫两统领身上,两统领偏一个屁都不往外放,众人一看:成,这是现成背锅的。

于是,那责任就全都往他们身上来。

却忽而听一声笑,很冷峭的一声,如冰珠沁玉,不大,但不知为何,落在人群里,竟半点令人忽略不得。

众人顺着声儿看过去,等看到那出声的郎君,登时都不出声了。

三千营都卫朝津章布政使呶呶眼睛:“这怎生是好?”

昭郎君显然要为他这二哥撑腰啊。

昭郎君的分量,大家都知道。

倒也不是因他那羽林郎将的身份,也非因他十六岁那惊天一功,毕竟再惊天一功,都五年过去了,还是看手中实权。

可昭郎君疏于政事,平日连朝,都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心情上,只每日领着一支羽林卫在长安瞎混,羽林卫隶属皇帝私兵,满编也不过五千。

这五千羽林卫拉出去,凭昭郎君的本事,打仗自是无虞的——可朝堂上争斗,靠的从来不是打架:总不能让羽林卫打自己人吧。

这般一来,不结党的昭郎君自是没甚力量的。

可偏偏,大家都顾及他。

只因他身后站着那手握十万北梁铁骑的父亲,还有当年为建国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封侯称爵在家闲养的老人:他们可是在军营里看着他出生长大的,加之他那一出生就带有的福星之名,谁不待他如自家小辈?

最最重要的是,头上那一身明黄的圣人,视他为心肝儿宝贝蛋啊。

连自家儿郎孙郎,都要靠后的心肝宝贝蛋儿,谁敢得罪?

不想活了。

于是,楚昭不过一声笑,便阻了朝楚昉滔滔不绝涌来的恶意。

楚昉看着地面,心中升起复杂。

对着自己这二弟弟,他常有这样的感受。

他是真正的天之骄子,生来不同。

而他……

楚昉难得想起自出生起,一直住了十二年的茅草屋。

茅草屋一下雨便漏雨,雨声“叮叮当当”落在席上。

夏日尚好过,到了冬天,那日子便格外难熬,既缺食物,也少棉被。

每到那时,母亲便会抱了他在怀,与他描述自他出生起便从未见过的父亲。

母亲说起父亲时,那双眼总亮着他不懂的光。

母亲说,父亲是真正的大英雄,正在外为国征战。

他不懂什么是大英雄,只知道当肚子饿得发疼,却不得不一罐罐往里灌水的难受。

也不懂什么叫为国征战,只知道母亲拖着月子便没坐好的瘦小身躯,下地种粮食,上山摘野果子。

母亲就凭着那把镰刀和瘦弱的胳膊,送走了阿爷,又送走了阿奶,最后一点点哺育到他七岁,而后撒手人寰。

甚至死时,也不许他怨他父亲。

楚昉那时不叫楚昉,也不是国公府尊贵的大郎君,他叫狗蛋。

狗蛋到七岁,没了娘,只剩下一个茅草屋。

有人叫他去投奔在外征战的爹,但狗蛋不愿意。

他情愿挥着那把镰刀,和他沉默的母亲一样,上山下地,靠着一点点谷梁和野果过活。

直到十二岁,有一队穿得神气的军人跑到他们那鸟不拉屎的荒村,告诉他:“他父亲来找他了。”

后来,他就被接到了父亲那。

但到了那,狗蛋才知道,父亲在母亲去后一年,便再娶了,再后一年,弟弟便出生了。

三岁的弟弟,穿着便是村中最富贵人家都穿不起的锦缎,白白净净站他面前,仿露着一张嚯了口的牙齿,叫他:“哥哥。”

狗蛋还看到了那个女人,她生得那样好看,皮肤那样白那样嫩,那是他母亲瘦弱枯黄爆出根根青筋的手永远比不了的白嫩。

他们一家站他面前,令他自惭形秽。

狗蛋知道自己不该怪。

他不该怪父亲,因为那个年代的人,都是那样过来的。

父亲也不是自愿出去打仗的,是有人来村中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