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出府 三郎君?(3 / 3)

得…大开眼界。

从前总以为古人无今人之智慧。

此时方觉,不论哪个时空,做生意都是一样的,只是这时的人阶级更明显,穿着绫罗的人明显无人敢惹,但有些商铺的招幡为着显眼,都快插到马路上去了。

姜瑶中途,还看到相邻的两个铺子老板吵架,大约是因为一人的招幡过大,挡了自家门楣,穿着衙役的壮汉虎了脸,在那调停。

一路津津有味地看过去,直到一声:“吁。”

马车停了下来。

小四郎君先一步跳了出去,姜瑶在红玉的搀扶下,下了马车。

一下马车,在周围的熙攘里,姜瑶顿时有种身处古卷的错觉。

脚下是青石板路面,来往皆着绫罗绸缎,偶或有那穿着粗布麻衣的货郎挑担经过。

不远处是大河,沿着河两岸,是一排铺子。

比起路上所见,此处明显要更干净繁华些。

时不时有腰配长剑的衙役和官差经过。

还有那穿着褐色短打、一看就是穷苦出身的人,在衙役的带领下,每隔百米便往铺子门口放一口大缸。

姜瑶在脑中想那大缸的用处。

红玉似看出她心中疑惑,轻声道了句:“娘子,浴佛节当晚有花灯,未免引起火灾,便提前多备些储水的缸。”

姜瑶赞叹。

虽则不便,可面对天灾人祸,古人亦有一套流传下来的方法。

正要再问上两句,此处是哪儿,却忽然见一道熟悉的背影在不远处的巷弄口一闪而过。

是…

三郎君?

他怎会在这儿?

姜瑶拉着莫名的小四郎君,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