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土地兼并(2 / 3)

央集权,而独尊儒术的汉元帝得到的却是皇权式微。”

“汉元帝重用儒生,想通过萧望之等儒臣实现改弦更张、推行仁政,但他却对朝堂没有足够的掌控能力,立场也不稳定。在儒臣触及外戚、宦官利益后,汉元帝只坐视多番势力内斗,眼瞧着其中两方势力弄死自己的老师。”

“在这种内斗中,吏治败坏是最快的,因萧望之等儒臣在外戚和宦官夹击下迅速败下阵来,汉元帝并没有吃到用儒术的红利。”

元帝朝,因刘奭好儒术,看到了儒家上位希望,正兴高采烈准备革新的萧望之等儒臣:……陛下,您不是好儒术吗?所以您的好儒术是排在外戚和宦官之后对吧?

“可因重儒以及为了节约财政的考量放弃徙陵,刘奭没有像先代明君一样抑制地主、豪强和商人的势力。天灾人祸下,这些豪民疯狂掠夺公私田,土地兼并加速,流民四起。”

“放弃徙陵是为了省钱,可这一秦汉以来的常规政策放弃后,土地兼并就开始超速了,土地落到地主豪强手里,朝廷就收不到税。本是节流政策,最后却是把财政源头截断了。汉元帝的好儒,用儒术的好处没拿到手,用儒的坏处全部得到了,大汉就此进入了由盛而衰阶段。”

“朝堂上,汉元帝稀里糊涂,家事上,也是稀里糊涂。汉元帝还是太子时,曾经宠爱司马良娣。司马良娣得了重病,死前像汉元帝哭诉自己并非寿终,是其他姬妾嫉妒诅咒死了他,汉元帝因此恨极了其他妻妾。”

元帝后宫,早年追随元帝的姬妾听到这里,对死去的司马良娣又生怨气。这些女子十几岁就伴随汉元帝左右,却因司马良娣一句遗言,在花样年华就被打入冷宫,没有儿女,也不像汉文帝时可以出宫在家,想到未来都要关在这宫室中,凄凄惨惨死去,如何能不怨恨。

对于当年盛宠的司马良娣,嫉妒或许是有过的,可说她们诅咒死了司马良娣,可就太冤了。天幕可是说了,诅咒,巫蛊都是骗人的。

“我是不太懂,既然这么深情,娶司马良娣一个就够了,何必娶那么多妻妾呢!又或者不喜欢他们,效仿汉文帝放她们出宫或归家或再嫁不好吗?当然了上位者不会觉得自己有错,汉宣帝并不觉得儿子有错,还觉得儿子死了心爱的姬妾太可怜了,为了宽慰儿子,特意让太子的养母王皇后另选美人去讨儿子欢心。”

“至于为什么王皇后是太子养母呢?汉宣帝一生有三个皇后,第一个是原配许平君。许平君死后,汉宣帝立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曾经宣帝也是宠爱过霍皇后的,然好景不长,霍显趁许皇后生育时毒杀许皇后的事被揭发,霍家畏惧宣帝问罪起兵谋反族灭,霍皇后因此被废。”

“霍皇后被废后幽居至死,结局与汉武帝的原配陈皇后相似。汉宣帝为了太子特意选了无子无宠的王氏为皇后。即便当了皇后,王皇后在后宫也没什么宠爱,她的职责就是抚养太子刘奭。不过这位王皇后应该是非常想得通的女子,要不然也不能活了七十几岁,历任三朝。”

“王皇后的家族因王皇后历任三朝从皇后做到太皇太后,也跟着受益。皇后的父亲王奉光在宣帝时封邛成侯,哥哥王舜在汉元帝封安平侯,弟弟王骏在汉成帝时得了食邑一千户的关内侯,侄子王章、王咸都官至左右将军。”

“班固评价: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然其保位全家者,唯文、景、武帝太后及邛成后四人而已。其中邛成后就是王皇后。因王皇后当太皇太后时,汉成帝的生母皇太后也姓王,为了区别,多以邛成太后称呼这位王皇后。”

“说回汉宣帝让王皇后给儿子选美人侍奉,王皇后选了五个美人让太子挑选,其中就包括后来的王政君。太子当时还记挂着司马良娣,根本没留心,就很敷衍地说了一句有个还行,也没说谁。”

“因王政君坐得离太子很近,又穿了一件与其他人不同的镶绛色边的掖衣,传话的人就以为太子选了王政君,这样禀告给了王皇后。”

“王政君进宫前,太子已经二十五六岁,姬妾十几人,却没有子嗣。王政君非常有运道,进宫后很快有孕,生下了皇长孙。皇长孙出生后非常得汉宣帝喜欢,亲自取名刘骜,从小带在身边,以太孙称呼。”

“经典隔代亲,好圣孙的梗在封建王朝还蛮常见的。不过刘骜出生没两年,汉宣帝就死了,没看到他的皇孙长大的样子。汉元帝登基后,刘骜也晋级成了太子。刘骜少时喜好经书,宽博谨慎。”

“刘骜有多谨慎呢?据说有一次,汉元帝召见太子,刘骜去见他爹不敢从驰道穿行,宁愿绕一大圈,汉元帝知道后觉得太子真懂事,很高兴特意下了旨意让太子可以走驰道。”

“当年卫太子就是太把亲爹的宠爱当真,皇帝的儿子可不好做,你在他面前得把他当爹,让他觉得你很亲近他;在他背后得把他当皇帝,让他不觉得自己被冒犯,不会觉得你恃宠而骄。”

刘彻一噎,忿忿道:“不就是驰道吗?朕的太子走一下怎么了?以后朕的驰道,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