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宗族制度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谢绝转……(2 / 2)

要又跪又拜的朝代,人们的感触就多了。

至于歌词中,不愿做奴隶的人民。如宋代一些奴隶制基本废除的朝代也就罢,一些有着严重良贱制度的朝代,聪慧的君主马上意识到这句话将会酝酿出的风暴,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

有人想到了可能会生出的不稳定因素,也有人已经在琢磨废除相关制度的可能性。

作为奴隶主的士族官僚自然不乐见相关制度被废除。不同于良民,奴隶的生死完全掌握在主人手中,对于一些贵族来说这是一种让他们沉溺的权利。一旦废除奴隶制和良贱制度,贵族们就再也无法肆无忌惮的处置奴仆,以及——

废除奴隶制,原来的奴隶不再是奴隶,那是什么?是百姓!百姓意味着什么,纳税人!

废除良贱制度就表示朝廷可以正大光明清查隐匿人口,以及要求这些人纳税。故此,即便废除良贱,权贵可以改为雇佣制持续原来被伺候的生活,也会全力组织。

这也是为什么有野心的皇帝是去分析废除相关制度的利弊思考此事的可行性,而非第一时间想着如何去维护贵族对奴隶的绝对权力。

释奴对于贵族而言是亏本买卖,对皇帝和朝廷却相当于白得的人口和赋税。这其中的利益皇帝们,对于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这些刚经历过大规模战乱,人口损减严重的皇帝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巨大诱惑。

没有一位明君皇帝不惦记被士族权贵隐匿的人口,没有行动不是不想而是没有足够的把握去动这块蛋糕。因为士族既是皇帝想要压制的存在,也是皇帝统治天下需要依仗的势力。

可若是在天幕的挑动下,奴隶们先开始反抗了呢?

若奴隶们的反抗可以动摇贵族对他们的掌控,那么朝廷就有了可趁之机。然这其中的利益大,风险也大。毕竟国家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士族手中,若皇帝一意孤行且没有足够的力量压制士族,就可能遭遇反噬被士族献祭。

毕竟如天幕所言,对于士族而言,他们拥戴皇帝并非因为忠君,而是需要一个代言人。既然只是代言人,就表示随时可以更换。若皇帝不够强势,士族想要另推一人上去并非不可能,曹魏代汉,司马家取代曹家皆是历史明证。

“起来,不仅仅是身体站起来,还要一点点地找回曾经的尊严,曾经的民族自信。而在无数平凡又不平凡之人甘于无名,默默奉献下,我们于一次次无声的战斗中胜出。众志成城,终有一日会重临世界之巅的道路。”

天幕下的人都感觉到了主播说到后面的亢奋,想来是对自己所在的时代颇为自傲。是了,和平稳定性命无忧,生活安康丰衣足食的世界,谁会不喜欢。

“说回柳如是,在明末清初的背景下,相较于吴三桂等汉奸,钱谦益的仕清之举竟算不得突兀,且钱谦益因贤妻劝诫,回头是岸,也算是找回了晚节。”

“可惜钱谦益找回了晚节,柳如是的晚年却不尽人意。因钱谦益与柳如是是老夫少妻,钱谦益死后,柳如是尚年轻。钱谦益之前也有妻妾,但唯有柳如是生过一个女儿,没有儿子。钱死后,其族人为夺取遗产,将柳如是逼死,并不许她葬于钱家坟地。”

“古代宗族是非常可怕的存在,很多地方甚至会宗法大于国法,古代女子地位低微,若无子,宗族就有无数理由害人夺产,逼得本无心重男轻女的家庭也千方百计想要生儿子,进而进一步加剧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

“据说在秦时,有子女成人分家的律法,然许是因儒家兴起,而儒家又讲究父母在不分家,助长了宗族势力。在大家庭或者说大家族,和睦基本是靠牺牲其中善良和弱势群体来实现的。如柳如是这样因宗族谋夺遗产被逼死的在封建社会比比皆是。”

“在明清等盛行贞/节牌坊的朝代,宗族强迫女子守节,甚至谋杀伪造殉情来骗取贞/节牌坊避税非常普遍。然若女子没有丈夫或儿子却有财产,他们又可能来个反操作,随意编排一个桃色新文,就能以狗屁倒灶的贞洁之名谋害性命,夺其财产。”

“再者,古代这种不允许分家,不允许子女置私产的宗族制度严重打击家族成员的生产积极性,束缚生产力发展。且一些地方家族势力缺乏拘束,以宗法凌驾于国法,非常不利于朝廷统治。宗族与藩王一样成为了影响朝廷统治的地方势力。”

“这其中的区别看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生产力发展就知道。在现代社会若是多子女家庭,基本子女成年步入社会就各自置产自动分家了。若父母有积业,或生前分给子女,或立遗嘱分配,很少会有成年的兄弟姐妹被迫住在同一屋檐下。”

古代社会,大家庭中一些因身份或性格缘故备受欺凌的人,对主播说的分家很是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