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召集问话,革新之举(2 / 3)

这首《老将行》的诗词是什么内容来着。

唯独礼部尚书的脸色登时大变,他满脸不可思议的看向了云无极,万万没有想到,云无极竟然当众提起了这首诗词!!

看到礼部尚书脸色的变化,所有人心中都是“咯噔”一声,有了些许不好的预感。

难不成,这《老将行》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秘不成??

那几个武夫很是愕然,唯独吏部,户部,工部,和兵部四部的尚书此时目光闪烁,看了看礼部尚书,又看了看云无极,似乎想到了什么。

六部的尚书,除却刑部尚书之外,其他五个都是七品大儒,他们浸淫儒道多年,自然瞬间想起来了方易的那首《老将行》,自然也知道方易的那首诗词说了什么内容,还有今日云无极突然说起这首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老将行》是方易在学宫的巅峰赛上所作的一首战诗词。

这首战诗词威力强大,可以帮助老兵短暂的提升战力,这一点不用多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作

出来的意图。

方易当初作出来这首诗词,可是为了抨击大离的朝政。

《老将行》讲述的是从军队之中退回来的大离士兵,心有不甘,想要继续为大离朝廷效命,想要继续为国作战的志向。

但是大离朝廷的政策则是重文轻武,甚至对道门的扶持都要比对武道的支持力度要大。

从军队之中退回来的士兵,都要各谋生路,但是因为那些士兵,都是武道强者,所以他们一回来,就回归草莽江湖,成为了宗门弟子的一大来源。

多年来,江湖宗门尾大不掉,原因之一,也在于大离朝廷的听之任之,变相的在推波助澜。

但是这是个国策,而且是从开国皇帝开始之后,就一直延续至今的国策,从来没有动摇过。

其他事情,或许大离朝廷的历代皇帝,还有所改变,但是这一条国策,那简直就是国之根本,从来没有任何一位皇帝,想要动这个国策的。

这也是大离军方孱弱,之前在东南和北地共同作战之时,大离军方捉襟见肘,几乎找不到可用之兵,导致北地战局惨败,洛神侯身负重伤。

这就是弊端。

方易的《老将行》就是在讽刺这个国策。

宋之问大儒当初还害怕影响当时的战争局势,还专门下了“三缄其口”的圣人之令,全体大离的儒生都不得继续再探讨这首诗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几位高手都是七品大儒,三缄其口对于他们的

效力越来越弱。

到最后,几乎对他们而言,都算是没有作用了。

可是此番,云无极在此地重提旧事,方易当初作出了那么多的惊世诗词,但是云无极却丝毫不提其他诗词,而是专门说出了方易这首《老将行》,放在这里,多少有些别的意味。

没有人开口说话,但是又不能没有人说话,礼部尚书此时只好硬着头皮开口道:“方易的那首《老将行》可谓是惊世诗词之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讲述了老将为国效力的决心,还有甘愿身死沙场的高尚气节,正是我大离军队之中许多老将的心声,窃以为,这首诗词……”

礼部尚书还要继续说的时候,云无极却是猛地打断了他的话:“张尚书,本太子可不是让你赏析这首诗词的……”

说着,他目光再一一扫过去,可是却选择性的忽略掉了刑部尚书和三位将军。

妈的,太子殿下搞歧视!!

其中一位将军登时感觉到自己好像是受到了侮辱,他为什么不看我们,以为我们不知道那首战诗词吗??

好吧,好像确实没有什么印象。

妈的,这些玩儒道的人,就是婆婆妈妈的,有话不能直说吗,非得如此拐弯抹角??

粗鄙的武夫不能理解他们那些人的弯弯道道,所以很难理解他们现在的所作所为。

但是其他五部的尚书,脸色却都是变了。

“太子殿下,请三思。”沉默良久,兵部尚书率先开口了。

云无

极叹了一声,开口道:“本太子以为,你作为兵部尚书,应该是会支持我的……”

礼部尚书此时登时再度走上前来,开口道:“太子殿下,万万要三思啊,祖宗之法,不可变啊……”

他们都已经理解了云无极的用意。

云无极这是想要借用那些进入到了江湖宗门的那些老将的力量,将他们重新召回,继续参加大离的军队,从而继续作战。

但是兹事体大,这可能是牵扯到国本的事情。

毕竟,之前几代的皇帝,都对这个国策坚持的极好,现在云无极冷不丁说要将这个国策变变,这一点,大家一时之间,都难以接受。

“还请殿下三思,此事,若是要议的话,还是等陛下醒来再议吧。”吏部尚书此时也是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