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乱局(II)(1 / 2)

将府有贼 陶漪 1010 字 8天前

李荣引着骆韶衡来到静迟殿。

檐下,早有长身恭立。

见着程端近前一步躬身施礼,骆韶衡拦住他。

“言卿不必拘束,随朕进去说话。”

两人来到静迟殿里,君臣落座。李荣吩咐小太监奉上茶水。

“方才在延英殿,朕与牟百里等人议及郢川的事情。”骆韶衡呷一口茶。

“言卿不妨猜猜看,那些人是如何说的。”

程端略一迟疑。

“这里没有旁人,言卿尽管直言。”

两人一起长大,骆韶衡在程端面前并无君臣之间的拘束。

“牟大人少不得搬出兵部的难处,户部的几位大人在此事上当是有所顾虑。至于余大人,以和为贵”算是老生常谈。”

程端笑笑,眉眼愈显细长:“皇上只当臣妄言两句罢了。”

他只点到为止。

“什么事都瞒不过言卿。”骆韶衡一扫之前心中的不快,笑得爽朗。

也惟有在程端面前,他才能暂且松弛下来,把这件棘手事付作笑谈。

骆长淮着实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几个藩王身边都安插有朝廷的耳目,是以岷川一有风吹草动,骆韶衡便立刻借“戍边”之名派玉麟军进驻岷川平乱。

但直到郢川起事之前,徐束寄回的所有密报都没有半点异常。

如今回想起来,其实这事从岷川封路筑堤时就已经有苗头了。

至于为什么徐束那边竟然会毫无察觉,骆韶衡不得而知。况且如今再纠结这个问题已然没有意义。

“郢川之变,言卿

以为要如何应对?”骆韶衡放下茶杯。

程端微微敛眸:“这一仗怕是非打不可。”

他只是个郎官,自然没有资格与那些重臣一样,在延英殿里侃侃而谈。他不过是把帝王心里的话说出来罢了。

骆韶衡点点头。

他正是如此打算。没人不希望太平。但太平总要付出代价。他不可能答应骆长淮提出的条件。若是开了这个口子,朝廷以后再难控制几个藩王。

为今之计,只有一战。

……

夜色渐浓。

程端迈步离开静迟殿。

“程大人,请。”殿外掌灯的小太监见人出来,忙提着灯笼为他引路。

殿中,烛火通明。

李荣把桌角上高高摞起的奏疏搬至骆韶衡手边。

骆韶衡提起朱笔。

着户部调运御寒衣物、粮草酒水等至岷川犒赏玉麟军。

命兵部征集五万人马,由车骑将军卢毅领兵平定郢川叛乱。

定下这两件大事,骆韶衡信手翻开一份奏疏。

是奎州府衙呈上来的。

之前逸城闹匪患,有青衫小将带领城中的官差和民兵以少胜多,斩杀数百匪兵,护住了全城百姓。

逸城都尉罗平将事情经过详细辑录于册,并向州府举荐此人。州府亦觉得这名青衫小将战功斐然,遂替人向朝廷请封。

骆韶衡看罢,沉吟片刻。

逸城就在郢川边上,眼下郢川生变,正是用人的时候。

思及至此,骆韶衡提起朱笔,痛快地准了奎州府的奏请,任命此人为奎州府骁骑尉,统管逸城

守军。

……

奎州。

战火已燃遍大部分城池。

照着这个势头下去,用不了多久,整个奎州府便会落入赤林军之手。

若是没有了奎州做屏障,赤林军拿下北面的熙州、梁州易如反掌。

战火没有烧到的地方,大多是奎州境内较为偏僻的城镇。

虽然暂时安全无虞,城中百姓也免不了人心惶惶。传言遍天飞,谁也分不出个真假。

如今别说是到郢川,便是去逸城,也是痴人说梦了。

“甘公子,里面请。”

茶堂倌笑脸迎客。

这位甘公子最近常来喝茶,茶楼里的伙计们都认得。

甘弈拣了张靠窗的桌子,照旧点了壶白沙绿茶。

往窗外看去,沿街的商号虽然大部分还在正常开门迎客,但路上的行人明显比之前少了许多。

茶楼里零零散散坐了几桌客人。

众人凑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谈论当下的局势。

“我听着说,朝廷的军队又吃了败仗。”隔着张桌子,有人议论。

“谁说不是呢。除了逸城,南边的城池都叫赤林军给拿下了。”

“我敢打赌,逸城也撑不了多久。”

……

几人七嘴八舌,免不了将听来的消息又添油加醋夸大一番。仿佛用不着多久,赤林军就一路打到平津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