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钱可通神(1 / 3)

官商必杀技 丝酒茶 2035 字 2个月前

调查组长看到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尤其是已经与省委交换意见,不能因为一封匿名信就改变整个决定和整个行程,所以收到这封信后没有声张。

是晚,省委举行欢送宴会,宴会和正式开会差不多,按官职大小和排位序列一一敬酒。轮到周副书记的时候,他大谈了一番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高度赞扬了上级调查组的作风深入细致后,从口袋里取出一封信,说是自己赴宴前刚刚收到的,还来不及呈送调查组,只好在饭桌上当面递交,有失恭敬,还请原谅,但愿此信对调查组的进一步调查有所帮助。

组长为了显示自己的清正,当场阅信,跟他收到的内容完全一致,但他绝不能说自己也收到了,而是起身幽默地说,看来欢送宴变成了挽留宴。盛情难却,我们再在这里待上几天,按照来信线索查一查。

第二天,兵分两路,一路到北湖宾馆,了解张济民套间的事,一路再次找张济民谈话,查询其平时作风问题。

北湖宾馆经理和服务员对此坚决予以否认。没曾想张济民自己,居然不堪一问,不仅什么都招供,还主动列出一个长长的情人名单。

名单上赫然排在第一名的是张文英。

任何案件都必须双向取证。于是,调查组又对张济民供出的女人逐一调查。

张文英当上办公厅人事处长尚未满月。只有她心知肚明,那职务完全是拜托张济民所赐。张文英每天做梦,都是梦见张济民飞黄腾达,她张文英巧借东风,怎么也没想到他会出事,而且是出那样的事。而自己与他的那啥关系,排在第一也名副其实。

城门失火,很快就会殃及池鱼。在最初的惊恐、慌乱过去后,张文英预感到大事不好,绝对不能心存侥幸,必须未雨绸缪,早作打算。她把事情想象的复杂得多、也严重得多,动作也干脆果断很多。远远地跑到乡下,交给年迈公公一个银行卡,让他用塑料布包裹好,放进小铁盒,埋在屋后的大树底下,谁问也不要说,等将来他孙子回来取。

然后,把自己的父母、姐姐、姐夫及弟弟召集拢来,开了几个小时的家庭会议,告诉大家,坚决不要承认她张文英参与了生意上的事情,也不能承认她给姐姐公司提供了生意上的便利。总之,一问皆不知。

同时,又特地到礼品店去做了一个小小的玉石坠子,里面刻上自己的姓名和生日,回来郑重地交给儿子,告诉他要好好学习,记住妈妈,将来上大学时就拿着这个生日坠子去找爷爷要学费。弄得孩子大哭起来,说是坚决不让妈妈走,妈妈走了,他也不活了。丈夫过来问她,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有事就说出来,他帮着一起想办法。张文英说天天上班下班的,能有什么事,自己这是在磨练孩子的意志。

接着,她取出十五万元钱,分成三等份,准备分送厅里一二三把手,对上次提拔她担任处长表示感谢,同时请以后还多多关照。

排名第三的副主任李有德,乃张文英的老处长。李有德向来不喜欢人云亦云,遇事总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也总有这理论指导下的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比如,党政机关总是率先进行反腐倡廉,他就有他的看法,他认为,官吏、官吏,从古至今,官为实,吏则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指的是官,而跟随在那些官身边的幕僚、师爷之类,则是吏,顶多打打秋风。现如今机关的工作人员,就好比过去的吏,级别再高,也是吏,再想贪腐,也没有相应的土壤和条件。所以,对他们,不仅不应反,还应养,高薪养廉。

再比如,机关动不动就狠刹送礼之风,李有德也有他的见解。他认为,感情也出生产力、出战斗力,机关上下左右越是能够礼尚往来,说明大家相处越是融洽,工作起来就越心情舒畅。对于给他送礼,他则笑言,那是大家瞧得起,拒之门外,就会伤害同志的感情,也影响工作积极性,所以,他的态度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姑且不说张文英与李有德的历史渊源,仅凭他一贯的言行而论,他应该对她的孝敬笑纳之。谁曾想,这次他竟然拒腐蚀、绝不沾。

张文英知道,这是因为在李有德当处长的时候,她与他的过节。她曾经像高明的驯兽师,戏耍过他,还曾经像冷雪动物,伤害过他。

张文英涨红着脸,拿钱的手有些颤抖。

李有德的功夫是话能说出去,也能收回来。只见他说道,小张你这是干什么,跟我见外了不是,我们是什么关系,多少年的老同事、老朋友了,你再跟我搞这些名堂,等于是骂我。

说罢,李有德站起来,一副送客的样子。张文英不知是走还是不走,李有德走过来,轻轻地在她肩膀上拍了拍,由于拍得很轻,变成了一种轻轻的柔柔的抚摸,似春风拂过,又似冬天的暴风雪。边抚摸边安慰道,话说回来,只要你平时多到我这里坐一坐、聊一聊,就够了。你能来,说明你心里有我,你能多来,说明我在你心目中的位置。你心里有领导,领导心里自然就会有你。

张文英一下什么都明白了,明白了的张文英立即驾轻就熟地变被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