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域外番物?(2 / 2)

根源就在于百姓已经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

不反则饿死,反了还能寻得一线生机,大部分人都会毅然决然地选择造反。

远离陕西的京畿情况都如此严重,更不要说记入史册的陕西旱灾了。

何尊不由得有些担忧。

“大胡营这里的旱情严重吗?”

“目前还好,大家都是用井渠灌溉,现在的影响还不会太明显。”

“现在大家种地和平时用水这些还能维持吗?”

“也就刚刚够用,不过看起来也撑不了多久了,水位在连年降低啊!”

周伯边说边露出愁眉。

井渠又叫“坎儿井”,从西汉时期就已经被聪明的劳动人民利用。

其由竖井、地下渠道、地上渠道和储水池组成,是一种很高效的地下水利用方式。

但地下水来源于哪?

也是天上降水后汇入地底形成的,久旱之下,再多的地下水储蓄也会被农业灌溉和居民用水用光。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这自然难不倒穿越而来的何尊。

在人工智能一百号休眠前即在其大脑留下了各种农业、工业等各方面的知识。

现在的何尊脑子就是一本贯通古今中西的百科全书!

何尊很快就从自己充满知识的脑海里搜寻到一种适用的技能。

自己那个时代有一种技术叫精量滴灌。

此方法就是通过管道将每一滴水都输送作物根系,减少百分之九十的途中损耗,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最高效利用。

而水管,中国早就有了。

那时的水管叫做渴乌,在农田灌溉中就经常使用。

“周伯,你去找一些曲管过来,我有大用!”

“阿虎,你去帮我找一把小刀!”

说干就干。

在何尊的安排下他们很快就把工具悉数找齐。

而这边何尊也是把各式长短不一的曲管组装起来,然后又用小刀将管上扎了几个细如针孔的小口。

看着这些奇怪的装备和辘轳、筒车那一些汲水工具连接起来,两人很快也看出了何尊的意图。

“我明白了,公子,你是想用这些管子把水从井渠直接弄到田地里!”

“公子太厉害了,以往我们用渠道灌田,还没流到农田就没了一大半了,这个方法好啊!”

“周伯,这个办法你可以传授给大胡营的乡亲们,天灾不可抗,但至少可以暂时缓解目前燃眉之急。”

“是,我这就去告诉乡亲们!”

周伯也是一脸兴奋之色,忙不迭地要将这个方法分享给村民们。

农业,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产业。

小农经济,也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

不同于其他朝,大明饥荒的原因是七分天灾,三分人祸。

概括起来就是天要灭大明!

何尊穿越过来是带着现代科技的,自然也包括在极端条件下如何保证物产的丰收。

不过他初来乍到,事先还得先考察一下,因地制宜。

比如说要种哪些耐旱作物,要勘探一下哪里有大量地下水,运用哪种高效的农业工具。

只能说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