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内劲体系与内力体系!(2 / 3)

表承受力。

内劲代表爆发力。

武学造诣代表技巧。

这些,在广义上,其实都可以归为‘基础’。

基础之上,例如见识,例如胆魄,例如兵器,这些才是附加,这些同样可以决定一名武人的实力高低。

但总体而言,前面几项基础,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以往——”

“练拳练内劲。”

“站桩壮气血。”

“这是传统武人提升实力的主要途径,但效率太慢,以至于,‘广陵十虎’几乎就是武人巅峰,再往上,要么是天资卓绝无人能比,要么是天赋异禀惊为天人。”

“常规意义上,再想往上,太难太难!”

为什么难?

因为练拳站桩,效率太低。

于是,内劲微弱,明灭不定。

于是,气血旺盛,却有极限。

而新派的出现,或者说,山海界的出现,则让大燕的传统武道有了突破口——

秘药!

秘武!

前者可针对性的壮大气血,亦或是筋骨皮肉,直接增长,亦或是加快修行的效率。

后者则是提高了搬运气血、自身内劲的速度,这两项增长,习武的效率跟进度、身体素质的增长,自然也就加快。

因此新派成长神速,新派高手更强。

但即使是新派,更多的,仍然是旧派的路子,习武练拳,走内劲的路线,或许可以称之为‘气血武道’,亦或是‘内劲武道’,又或是‘内家拳体系’,新派只是旧派的强化版,路线仍然一样。

而阎闯,此时又有不同。

“我除了拳法。”

“我除了气血与内劲,还有《混元功》!”

内外兼修混元功——

以筋骨皮肉为根基!

以气血为大药!

以内劲为滋养!

《混元功》便是在阎闯二十年‘内家拳’的基础上,进行练气,将磅礴气血,将明灭内劲,内炼一口气,化为‘混元内力’,内力流淌在经脉中,相较于内劲,它更温和,也更长久,游走经脉,滋养经脉,每日修炼,日日夜夜不见消散,跟‘用时生、不用时散’的内劲截然不同。

内力常驻己身。

随时滋养肉身,身体自然康健,日日都在进步。

不止如此。

与人交手时,不必动用特定拳法,不必运转以迸发相应内劲,只朴实无华一掌拍出,就有内力加持,有莫大威能。

这能让人更难防备。

而不是正儿八经的拳法那般,如‘虎形拳’,来人一施展,招数一展露,不必搭手,对方就能知晓——

哦!

虎形拳!

你要使‘三把劲’了。

再一看——

缩身下势丹田气上提!

嗯!

更具体了!

这是‘搂劲’!

双臂内合,双掌托相靠、翻腕!

不必说!

这是‘抽劲’!

再看看——

双掌十指下落前点!

这就是要发‘丢劲’。

内劲伴随招式而出,拳法大家或见识广博,自然就能一眼看出,从而料敌先机,做出相应应对。

见招拆招!

拆的不仅仅是招式,也是内劲。

也正是源于此。

阎闯在比武大会上,使用‘百错拳’才能建立奇功,盖因那些精英一个个都对百家拳法不少了解,他们以为阎闯出‘缠丝拳’,使的是‘缠丝劲’,于是做出应对,结果落在身上、搭手之后,才发现是‘太虚拳’,使的是‘点水劲’,这一接触、一接招,出其不意,自然就占尽便宜。

这是内劲弊端。

内力则不同——

发于无声!

发于无形!

让人难以预知,难以防备,这也是‘出其不意’!

其实,‘内力’还是‘内劲’,只不过,‘内劲’发于肌肉,难以持久,只能打拳时迸发,用以锤炼肉身或是攻敌。而‘内力’则可以看做是‘内劲’从肌肉中生成又被引入‘经脉’中存储起来,它们在经脉中流淌,随时都能取用。

内劲!

内力!

本质上,同根同源,只不过‘内力’比‘内劲’多了两个步骤——

一是炼化。

二是储蓄。

二者的难易程度,便体现在这多出的两个步骤上面。

故此,内力虽好,却难学难精。

旧时武林中,并非没有内功心法,但修炼难度极大,十年八年,兴许只能修炼出潺潺小溪一般的内力,可怜兮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