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改革(1 / 2)

宋江笑盈盈道,“蜀王请放心,宋江必定将此时办得妥妥当当的。”

商讨完了如何应对魏天龙的事过后,陆铭又开始和一众文武大臣继续商讨别的事。

这次朝会算是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大会,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以及各方协调得大会,所以相对来说是一场重要的朝会。

这次朝会上,陆铭做了很多新的工作安排,也一些部门以及人员上的调动和调整。

原来的冶炼司从工部拆分开来,正式成立冶炼部,但马户却并不是冶炼部的尚书。

冶炼部尚书,由马户的一个得力助手,汤隆来担任。

这汤隆,便是陆铭所在那个时空,水泊梁山里的金钱豹子汤隆,陆铭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知晓此人的姓名,这才知道原来金钱豹子汤隆,竟然一直就在蜀地,像这样的人才,肯定要重要。

而马户却被陆铭指派了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岗位。

装备处总负责人。

陆铭将所有关于军械的制造业务正式单独拆分了出来,成立了单独的装备处。

装备处并不属于诸多部门之一,也不受任何部门所管制,而是由陆铭直接负责,任何部门不得干涉和指挥,只要涉及到装备处的事,必须一

律先请示陆铭,经陆铭同意后方可执行。

如有违反,不论任何人,皆斩!

除此之外,陆铭还颁布了三条命令。

第一,接下来的时间里,让工部尚书老纪,在限期内完成蜀地的电力能源普及,除了照明以外,只要能用上电力能源的,全都换上电力驱动。

并且陆铭还给了老纪两张新的图纸,分别是风力发电以及水电站的图纸,规定他限期完成。

第二,开办学堂,完善了关于教育的相关法令,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必须进入学堂,这是强制性的。

学堂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任何人,除小学未设置任何门槛以外,中学和大学,任何人皆可凭自己的能力进行考试,考试通过后即可入学。

在这个基础上,同时进行扫除文盲的政策,蜀地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不识字儿的,全都得强制进入小学进行学习,直至可以正常的进行阅读和书写方可毕业。

中学和大学的报考则是自愿。

第三,鉴于蜀地人XX增,陆铭下令,让工部差人寻找适合建设城池或郡县的地点,然后开始着手建造新的城池和郡县,天府之城作为大蜀都城。

第四,差人去大商国都,以陆

铭的名义,向大商天子索要钱粮和赋税纳贡的事,这件事由宋江去完成。

众人对前三条都没什么问题,唯独这第四条,却让众人心生疑惑。

沈江月说道,“启禀蜀王,这蜀地在大商朝堂眼里,现在恐怕依旧是蛮荒之地,否则也不会源源不断的有人犯发配到这边来。”

“大商朝廷,又怎会拨付钱粮给我们?至于赋税纳贡,他们既然从没管过我们,我们为何要主动提出?”

这个疑问没等陆铭开口,宋江便笑盈盈的说道,“沈大人有所不知,蜀王此举,索取钱粮是假,向朝廷索要一道合法的政令才是真。”

见着众人一脸疑惑,宋江笑眯眯的扭头看了陆铭一眼,得到陆铭默许后,这才继续开口道,“朝廷从来没管过蜀地,但蜀地依然是大商的领土。”

“以前没有管,不代表以后不会管,什么时候管,那都得朝廷说了算。”

“现在我大蜀兴旺无比,早已不是以前的蛮荒之地,朝廷可以不管一片蛮荒之地,但能不管一片富庶之地吗?”

“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一道朝廷的政令,此去大商国都向朝廷讨要钱粮,朝廷自然不会拨付。”

“我便可以顺势提出,

没有钱粮发展蜀地,我们就无法向朝廷缴税纳贡。”

“这属地从大商立国以来,就从未缴纳过税赋,也没税赋可以缴纳,只是从来没有正式颁布过这条政令而已。”

“现在我提出来,朝廷自然会说不用我们缴税纳贡,接着我就可以顺势提出,让朝廷颁布一道政令,无限期免除蜀地的赋税。”

“然后我又会提出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让朝廷一一正式颁布政令。”

“到时朝廷必然会不耐烦,我就可以让朝廷直接颁布一道蜀地自治,只要在蜀地范围内,便可以行使任何权利的政令。”

“此政令一旦颁布,以后待得朝廷知晓我们蜀地的情况以后,就不能拿我们怎么样了,偌大的朝廷,总不能出尔反尔吧?”

众人听了宋江这么一解释,这才恍然大悟,纷纷称赞陆铭眼光长远。

而陆铭却在心里暗暗称赞宋江,虽然他让宋江前去办这件事,的确也是这个目的。

但宋江却比他考虑得更周全更细致,蜀地范围自治权,换而言之就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