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林泰来曾经说过(2 / 3)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005 字 3个月前

这个事情,随口问道:“朝中都推荐谁?”

杨巍一本正经的奏道:“王之垣先后遭到十八封奏疏弹劾,其中方万山上了两封。”

“那宋纁呢?”万历皇帝听到方万山的名字,皱了皱眉头又问。

杨巍答道:“不知为何,满朝没有一个弹劾宋纁的,臣也为此奇怪,或许是众望所归。”

心情还在逆反的万历皇帝冷笑道:“真真是好人缘。”

又不容置疑的开口道:“升王之垣为户部尚书!内阁草诏!”

清流势力除了方万山,还有些人在殿上,但这时候已经不敢再出手争夺户部尚书了。

就连他们的最强武器道德绑架,这时候也已经丢失掉了。

申时行连忙代表内阁,出列接旨,心里又一次惊涛骇浪。

林泰来曾经说过,参加武试时,可以搂草打兔子再弄个户部尚书。

当时出于种种考虑,自己不想参与户部尚书的争夺,也不觉得林泰来有能力插手这种事。

毕竟这可是最顶层的博弈,你林泰来连个着手之处都没有,怎么上桌参与博弈?

没想到林泰来说到做到,真就简简单单的就把户部尚书弄过来了。

吹逼的人见得多了,但吹完逼还总能实现的人,就是凤毛麟角了。

万历皇帝再次发问:“先不说其他小事了,郑氏册封皇贵妃,郑家升授都督同知,尔等以为如何?”

这次万历皇帝问的是“以为如何”,不是“可不可以”,说明已经下定决心。

还是有数人站出来反对说:“叩请陛下先册封皇长子生母,以及皇长子生母家人!”

反正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都知道皇帝封赏郑氏和郑家只是投石问路,为立皇三子为太子铺路。此乃礼教大事,不能轻易妥协。

万历皇帝看向首辅,点名问道:“申先生伱以为如何?”

申时行忽然灵光一闪,答道:“林泰来虽然名为臣家里门客,其实视若晚辈。

如今林泰来与郑国泰势若水火,在郑家之事上,臣自觉应当避嫌,不便表态。”

这个回答,充满了糊弄的意思,但首辅如今需要的就是糊弄。

在大明政治游戏里,内阁是皇帝和大臣之间的缓冲区。

在这种尖锐的对立下,首辅最怕的就是连个糊弄的理由都没有。

万历皇帝不满的冷哼一声,但又没什么办法,首辅没有直接顶撞就不错了。

如果真逼着首辅违逆朝臣意愿,当众支持皇帝破坏礼法,那结果肯定就是首辅请求辞职,撂挑子不干了。

现在万历皇帝对申时行还算满意,不想逼申时行走人。

眼见今天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万历皇帝也没兴趣再说什么,直接起身走人了。

申时行暗暗叹口气,今天这关可算过去了。

林泰来曾经说过:“并不是在下的任性,而是为了申相你任性,等申相明白何为仁义的时候,就会回来和在下一起任性的。”

因为当初自己批评林泰来刻意针对郑国泰,实在太过于任性。

现在申时行总算明白,林泰来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简单说,先和郑家结了仇,那么在国本和礼法问题上,就有借口不支持郑家了。

比起那些硬邦邦就是反对郑家的大臣,起码多了个理由。

所以还要感谢林泰来故意和郑国泰交恶,送来了一个糊弄皇帝的借口。

难道林泰来在听到郑国泰要参加武试的时候,就算计到了这一步?

皇帝走了,这次朝会也就散了。但是大家都知道,皇帝很可能要在国本问题上出幺蛾子了,今天只是个开始。

有人问兵部张大司马:“武试

张大司马反问道:“难道还能是郑国泰?”

那人又问道:“如果今科要增加殿试,最终会不会另出一个武状元?”

张大司马一语双关的说:“天知道。”

大臣们三五成群的议论,感觉今天上殿的人都没落个好,细细想去,最大的受益者都不在文华殿里。

比如近日被弹劾了十八遍的户部左侍郎王之垣,今天又是闭门谢客的一天,午后坐在池塘边柳树下喝茶。

忽然看到礼部员外郎王之猷从月门一路狂奔的冲了过来,巾帽歪斜也顾不上扶正,毫无仪态可言。

王之垣没好气的说:“怎么了?是锦衣卫来抄家了?还是咱家谁被发配充军了?还是林泰来的仇家打上门了?”

“户部尚书!”王之猷喘着粗气先喊出了四个字,又补充说:“天子口谕,升你为户部尚书,以后你就是王司徒了!”

这是山东新城王家

王之垣愣了下后,下意识的说:“我好像什么也没做。”

这也不是他谦虚,而是真心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