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万历十三年的年终(2 / 3)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076 字 3个月前

随后高长江又说:“另外坐馆托我详细打听沧浪亭的情况,现在已经寻摸明白了。”

这段时间,林大官人的日子很枯燥,终于听到个能引起他巨大兴趣的事情了。

作为跺一跺脚就能让苏州城晃三晃的人物,连个正式府邸都没有,简直就是笑话。

但林大官人又是个讲究人,不愿意甘于平凡,而不属于私人所有的沧浪亭就是林大官人觊觎的目标。

“快说!到底是怎么个情况?”林泰来催促道。

高长江就继续说:“这沧浪亭地处城南,目前整个园林占地不到二十亩.”

听到这里,林大官人顿时皱起了眉头,有点不满意的说:“如此名园,原来这么小?怎么才二十亩?”

高长江无语,现在沧浪亭又不是坐馆伱的产业,你有啥资格嫌弃小啊?

林泰来对比说:“城里这些园子里,拙政园二百亩就不说了,就连那怡老园也有八十亩!”

高长江劝道:“真不算小了,二十亩的园子在苏州城里,也算的上中型了。

更何况还有历史加成,这个面积匹配坐馆你的地位绰绰有余。”

说完了后高长江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在劝什么?劝坐馆巧取豪夺也要脚踏实地?

林泰来叹道:“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万一再过几年,二十亩又匹配不上我的地位了呢?”

高长江转身就走,如果坐馆看不上沧浪亭,那还汇报个屁。

林泰来连忙按住了高长江,“来都来了,你先说完!”

高长江动弹不得,无可奈何的继续禀报:

“先前沧浪亭一直荒废了很久,直到嘉靖朝时,才有旁边大云庵僧人募资重修沧浪亭。

所以从那以后,沧浪亭一直归大云庵管理。

现如今的沧浪亭,其实就是大云庵的附属园林,可以视为整个大云庵的一部分。”

林泰来不禁感慨说:“这帮和尚可真有钱啊,一个二十亩的园子,说重修就修了。

如此历史级名园落在一群和尚手里,是不是有点浪费了。”

然后高长江又提醒说:“大云庵不只是个普通寺庙,与苏州文人交游颇多,与很多名士都有联系。

比如当年大云庵重修沧浪亭时,就是请的一代名家归有光撰文纪念。”

什么名士不名士的,林泰来完全不鸟,只是问道:“长洲的袁县尊怎么说?”

吴县和长洲县的分界线是卧龙街,沧浪亭在卧龙街东侧,所以归长洲县管辖。

林泰来的意思就是,袁县尊能不能帮什么忙,把地方夺取过来。

高长江便答道:“袁县尊爱惜羽毛,不愿意无缘无故的承担恶名。”

林泰来点了点头,这都在意料之中。

袁宏道这种名士都是崇尚佛道的,袁宏道本身宗教观又比较倾向佛教,让他去对寺庙下手,属实有点难为人了。

林泰来便吩咐道:“等我把年底税关的事务做个收尾,就进城去亲眼看看,然后再做计较。”

高长江又想起其他事情,“你大哥也托我捎话,城门接近完工了,你什么时候去看一眼?”

林泰来答道:“再过半个月,我去城里,正好一并看了。”

如此又过了半个月,就到了十二月下旬,真正的年底时间。

在这个时间,大部分衙门都会封印,停止办公,准备过年。

税关虽然不会停止征税,但其他公务也都暂停了。

于是时隔将近两月后,主要也是军备竞赛的两位“娘娘”双双报喜了,林大官人终于有闲情逸致,从木渎港税关脱身出来,前往苏州城巡视了。

乘坐修复一新的神威烈水号,林大官人先回到了南濠街。

他先在更新书院里坐了坐,与大哥林时来汇合。

然后又沿着南濠街向北走了一里多地,就来到了新城门工地。

远远的就看到,有一大群闲人站在那边指指点点,一座能大幅度改善交通的新城门还是很吸引人的,足以成为最热门的谈资。

整个苏州城,最繁荣的地方就是西北部分,交通最拥堵的地方也是西北部分。

如果这座拥有水陆两道的新城门全部修建成功,能在城内外之间,增加一倍水道通行能力,一半以上的陆道通行能力。

更直观地说,如果坐船进出城,堵在城门的时间至少能缩短一半。

如狼似虎的手下们分开了人群,让林泰来走进护城河边,仔细打量着护城河对岸的新城门。

林老大自豪的介绍说:“在最高峰时候,同时动用过七千多工匠差役,紧赶慢赶,终于能按照你的要求,陆门能在年底前完工。

我敢说,咱们这新城门,比老阊门更加雄壮!

现在就缺个题字了,你说城门应该叫什么名字?林门是不是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