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仙风道骨(1 / 2)

“肯定有,不过见过的人都没活下来。”

琮于不置可否。

镜屏喘了一会,气息平稳了,又笑起来:“嘿哟,你说我傻不傻,我摔那盖子干嘛,应该砸那筛子嘛。”

琮于看镜屏跑的发髻都散开了,给了她一个眼色。镜屏向上瞟了瞟乱发,便扯开逍遥巾,只见一头飞瀑荡漾着倾泻下来,将她半边脸一遮,显得她更白更俏了。她摸索着粗粗得挽了个髻子,再用逍遥巾扎好,见琮于看着自己,瞪着大眼珠道:“还有哪里不对?”

“呃没有你扮男装习惯了?”

“对,行走起来方便嘿嘿,白赚了那厮一两银子,这几天的饭钱有着落了。走吧玉痰盂,再到处转转,看看能不能接点差使做!”

二人又走了一会,镜屏说:“这么闲逛也不是办法。我以前要揽活都要先圈个场子耍剑打拳,先引引人气再说。今天跑的累了,就找个道观庙宇,在门口摆个摊子吧。”

“摆什么摊子?”

镜屏嘻嘻一笑,从包袱里扯出一团布,抖开一看,上面写着:“驱邪降妖唯龙虎,安家镇宅倚天师!”便拉住一个路人问:“小哥,咱们这有没有和尚庙道士观啊?要香火旺的!”

路人看了看他俩,很热情的说:“两位是道士,去和尚庙人家恐怕不收,该去寻个道观挂搭呀。我给你个主意,你往前走两条街,快到镇边上了,有条小路往山上走,

走不远,半山腰上有一座灵龟宫,那里香火最旺。对了,今天是观里的许愿日,你路上看着那些拿香烛黄纸的,跟着走就行了。”

“噢?这道观名字怪啊,为何叫灵龟呢?”

“道长你是外来的,肯定想不到。咱们这观里供着一只千年老龟,这龟能前知四百年,后知五百年,所以咱们这的人有什么解不开的事,就都去找它老人家说说。”

“嘿哟,还‘它老人家’,这也太能瞎白话了吧!这老乌龟活了一千年,怎么就前知四百年,那六百年都在蛋里呢?”

“小道长你可别乱说,你要不信自己去瞧瞧啊!”

二人对那路人道个谢,那人便走了。镜屏笑道:“这人真好玩,话多不要钱似的。玉痰盂,咱们快去吧。”

路上真遇见几个拿着供品的行人,二人就一路跟着,走了一会,转出一排房子,果然见前面是一小块庄稼地,紧挨着一座矮山,看那高度也就算是个土丘,虽然很矮,

却非常宽广。田地间有条小路通向山上,在半山腰上处其实离平地不过七八丈罢了,人为的开出了一大块平地,只见一圈围墙,露出一幢小庙的尖顶,围墙外则都是游人香客和摆小摊的。

二人跟着香客走上去,不一会便到了平地上,这时再看,只见这圈围墙跟平常人家的院墙差不多,

正中留着一扇不大的门,门匾上写着“灵龟宫”。大门前也不摆石狮子,却摆了两个龙头龟身的鳌兽,张牙舞爪的,雕得倒有几分神气。有不少香客往来进出,看来香火不错。琮于问:“摊子摆在哪里?”

镜屏看着门里,说:“急什么,先进去看看再说。”

最后发一个段子,希望能尽快开心起来,晚安。

我家楼下有一孩子最近老是爱唱鲁冰花。有一天这不又唱起来:"天上的星星."我就及时的大吼了一句:"参北斗啊!"那孩子现在都没找回调呢!

二人走进院门,只见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院子,挨墙种着几行柏树,又摆了一些花草。院子中间是一个放生池,池中间置了假山,石头上挤满了放生的乌龟。

放生池四围的栏杆,柱头都雕成了各式各样的龟鳖,有几头颇为传神。放生池后就是一幢房子,看门窗分布,

也就三间屋子,倒不像是正经道观庙宇,盖得跟祠堂似的。远远的能看见屋里正厅摆着神像,有几个香客正在烧香跪拜。

琮于对镜屏道:“这龟鳖池是专门用来放生的,真正供养所谓灵龟的地方定然另在别处。这小庙很旧,围墙倒很新观主或许是半路出家的,借了一个不知以前做何用的地方盖了这座小道观。”

琮于说着,见池子旁边有几个香客正将带来的小乌龟扔到池子里,然后合掌祝祷。琮于摇摇头:“将人家活得好好的生灵抓来,

扔到这巴掌大的池子里再也出不去,是行善,是毁善?”说完看看镜屏,只见她正嘻嘻的调弄一个小孩手里的小乌龟呢。

琮于只得由她玩,自己绕过放生池进了正殿不过是比普通人家客厅略大一点的屋子罢了。殿里正中供着北方真武大帝,两边各立了一个护法,

一个人身龟首,一个人身蛇首。按民间说法,这是由真武脱凡时吐出的肠子化成的龟蛇二将军。那龟将军塑得炯炯有神,

大概是为了应这道观的名号。四周墙上的壁画画的正是真武大帝北游降魔除怪的经历,只是壁画故事里真武帝君不再是主要突显的神人,重点描绘的是龟将军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