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光年之外(1 / 3)

核裂变反应虽说已经在虫族的手中实现,但是让其变得可控仍旧需要一些努力。

当然,如今这种程度,作为武器使用也算是勉强够用了,只要原材料足够,理论上甚至可以无限复制。

有的东西就是这样,在没有的时候总是感觉隔着万千壁垒,无法突破。然而一旦拥有,就会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

掌握一整个恒星系,甚至还包括其它星系的一部分的虫族,在原料这方面不至于匮乏,甚至那些沉降在行星内部的重元素,也是潜在的裂变资源,只不过技术难度要高上许多。

当然,虫族如今跨越恒星系的沟通仍旧是个问题。倒不是说信息交流,主要还是物资流通。

以光年为单位的距离将虫群以星系为单位分成了一个个半独立的团体,除了共享信息以外,它们之间如果想要产生物质交流,以虫群如今的能力,至少需要近百年的时间!

形势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各个殖民星球之间的时候,由于距离过于遥远,每个星球都几乎是自给自足,少有物质流通。

后来还是通过恒星能源输出效率的提高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最终通过虫族太空主基地的建立彻底将星系内的所有殖民星球融为一体。

但是当这个距离变为恒星系之间的话,即便虫族的宇宙航行速度能够达到光速,每一次单方面的物质沟通也需要以年为单位。

更何况,在常规航行中,速度是绝对不可能达到那种程度的。这一点不论是在章鱼人的知识库中,还是零的记忆里,都是如此。

速度的急剧增大,最终会引起质量的剧变,所需要的能量会以一个极其恐怖的形势飞速增长,在无限接近光速之时,物体的质量会变为无穷大,届时即便是将一颗恒星的能源完全集中,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这不是什么神话故事,而是已经被基本证实过的理论。

在很多科学幻想中,超越光速,从来都只能另辟蹊径。比如章鱼人曾经对未来的畅想,又比如说——人类的科幻故事。

对于这种天然存在的鸿沟,零目前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任由各个星系自由发展,共同构成一个精神上极度集权而物质上异常松散的虫族势力。

在这一点上,即便是未来虫族进一步攻克了核聚变的难关,也不会有本质上的改变。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能源的多寡其实已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影响到这一切的,是另一种科技。

在占领普罗夫星系之中的冰封星球之后,虫群在这里的发展再没有什么变故,一切都与之前一般无二,整个星系的资源开始向一个固定的基地转移,并且在以一个近乎于固定的增幅加快,直到饱和之后才达成稳定。

764年,虫族抵达编号ha-001星系并且展开了殖民活动,这代表着虫族的

在接下来的十余年内,从编号ha-002到编号sa-004,共计10个恒星系被虫族陆续抵达并且展开全面探索。

直至如今,

在这段时间里,核裂变能源的应用为虫族的宇航速度带来了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增幅,达到了接近光速百分之九的程度!

因为其需要的物质质量更小,但是提供的能量巨大的缘故,达成这一点在预料之中。

至于当初的章鱼人,分明已经拥有着近乎于成熟的裂变科技,却只能通过能源水晶,才能达到光速百分之七的程度,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能源水晶的数量只有一颗,更何况他们还需要带上数百位族人和相应的维生物质,否则的话,必然不止于此。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对能源的利用上。

并非是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不足以推动飞船前进,而是智慧种族利用能源必然需要众多转化的过程。

就拿裂变能源来说,核裂变反应将核能转化为以热能为主的多种能源形式,然后又将这些热能转化为水的内能从而产生高压蒸汽,进而通过蒸汽轮机传递产生动力。

而这也是所谓核动力的一般原理,俗称烧开水。无论是化学能还是核能,在动力方面的应用上,其本质都是这样,只不过是烧开水的形式不同而已。

所以并不是裂变反应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能量,核爆时释放的庞大能量就能够证明这一点,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利用核能的方式实在有限,无法将之更快捷的释放出来。

在这一点上,他们与之前虫群利用恒星能源之时,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然而不同的是,虫族单位作为一种活着的生物,这种独特的构造让它们在这方面可以比智慧种族更具优势,至少在能量转移这方面要方便得多。

因而它们才能在裂变能源可控化之后,将自身的速度提升到这一步。

运动的物体质量总是要比静止时大一些,这一点在低速运动中很不明显,基本可以忽略。

但是当速度快到一定程度,这方面的影响就会越来越明显,越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