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苏定方的震撼(二合一)(2 / 3)

当初他们在这里怼陈青兕,怼的有多狠,这个时候,就有多难受。

任雅相怎么也想不到会被陈青兕抽脸抽得那么狠。

两路大军,没有一路获胜的,还得靠对方的后手,才能扭转局势,不然这次他们可难辞其咎。

故而对于陈青兕,任雅相是又尴尬,又感激。

他刚刚因军功入相不满五个月,结果就遇到这种重大失误,这相位哪里坐得稳?

难受。

很快第三人来了。

不是别人,正是兵部尚书姜恪。

姜恪一入大殿,看着一旁的陈青兕,顿时跟任雅相一样尴尬。

那个时候,就他们两人怼的最欢。

也是巧了,任雅相因军功从兵部尚书拜相,而姜恪因军功代替任雅相为兵部尚书。

姜恪这个兵部尚书也不满五个月,什么事情也没干就遇到了这种大战,然后就在抉择上犯了致命的错误,怼了正确的人不说,还给对方救了……

又惭愧又感激又不好意思,一样难受。

不过任雅相倒是好过了些,总归不是自己一人难受。

对于他们,陈青兕却没有那丝拘束,静静的享受着他们的尴尬,那感觉……舒坦。

又等了片刻,苏定方求见的消息传达。

陈青兕在见到任雅相、姜恪的时候,已经猜测此次招他们前来是为了商议青海吐谷浑的事情了。

现在苏定方的到来,更是证明了这点。

苏定方看着陈青兕居然在其列,略微愕然,他想不到陈青兕会出现在这里的缘由。

行礼入座。

李治说道:“英公并不在皇城述职,会来得晚一些,诸卿稍等片刻。苏爱卿,趁此机会,朕这里有一封陈爱卿的论表,你可自行欣赏。”

他直接用了“欣赏”二字,随着吐蕃此番入侵吐谷浑展现出来的谋算战力彻底展露,陈青兕的这份战略论表的价值意义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战略预判,已经不能用精准来形容了,而是可怕,简直就跟亲眼所见一样。

李绩在吐蕃动兵以后,私底下就曾感慨:仅凭这份战略论表,陈青兕就足以在兵家中位列一席之地。

苏定方从内侍手中接过陈青兕对吐蕃的战略论表,认真看着,只是看了一小半,他就忍不住望了陈青兕一眼,眼中满满的都是震撼,他继续向下看去,看到细致入微的分析,情不自禁的又看了一眼……

一篇战略论表,苏定方前后瞄了陈青兕五眼,实难想象,这样的战略雄文居然出自一个如此年轻的青年之手。

苏定方继续重头阅读,这一次他看的尤其认真,一字一句的琢磨。

身为这时代最顶尖的大将,苏定方对于手上的这篇战略论表理解的更加透彻,甚至超过了李绩。

李绩终究没有与吐蕃打过交道,而苏定方在西域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吐蕃心怀叵测,又在青海湖与之大战一场,对吐蕃的认识远胜李绩,也更明白手中这份战略论表的战略价值。

长吐了口气,苏定方发现竟不知何时已经到了。

大殿里多了活生生的一个人,自己竟全无察觉。

见苏定方回过神来,李治道:“都到齐了,今日召见诸位来此,是商讨朝廷的战略走向,主要是关于吐蕃的防备。吐蕃潜在的威胁,经过此次青海一战,诸位想必已经有了全新的认识。吃一堑,长一智,不可再大意了。”

李绩说道:“让邢公先说吧,他刚从前线回来,对吐蕃有更真切的了解。”

苏定方指着手中的战略论表说道:“陈谕德已经在论表中说的很清晰了。吐蕃不比以往我们遇到的敌人,他们国中是有能人的,尤其是他们的大论噶尔东赞……吐蕃的手,已经伸到了西域。此次西域的塞外群胡,与疏勒、朱俱般、葱岭三国反叛幕后之人就是吐蕃。”

李治对于是否出兵青海的抉择是给了苏定方足够的自主权。

苏定方之所以选择出兵,也是因为他在攻打下疏勒的时候,从俘虏口中得知了是吐蕃人在后面煽动,联想到他们进攻吐谷浑的举动,察觉到了吐谷浑所谋极大:很有可能是先占据青海,然后争夺西域,将西域的财富引流青海,重开羌中道。

苏定方察觉了吐蕃的战略意图,意识到青海湖不能落入吐蕃之手,这才决定出兵。

让苏定方惊讶的是,自己靠着前线得到的消息,判断出吐蕃的战略意图,而陈青兕远在长安,就能判断出吐蕃的战略目标,青海湖……西域,而且陈青兕判断的更远,将凉州,陇右都预算了进去。

拿下青海湖,吐蕃有立身之本,拿下西域,得西域之财。然后与唐廷争夺凉陇,彻底阻断朝廷西进的路线,将西域之财,完全掌控。

后面如何,苏定方不敢说,可吐蕃对青海湖、西域的谋划,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

“一切皆如陈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