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藏在深山里的村庄(1 / 2)

车队继续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颠簸行驶着,熊导担心的晕车情况没有在两位明星身上出现,心里暗暗舒了一口气:这两个看着不魁梧的小子,身体素质还行啊。

天黑透了时,车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所在的乡政府,此时已是腊月二十七,按民俗该过小年了,但塔塔乡的原住民大多是少数民族,各族之间过年的时间并不统一。

随着山民们对外交流的增多,被国内大多数人认可的春节也渐渐的被山民们接受:春节期间,放假的放假,停工的停工,在外打工的人大部分要回家团聚,而不怎么过传统春节的山民们乐得挣这春节期间丰厚的加班费!

陆行舟和时俊涛在乡政府人员的安排下,和熊导一起被安排到一家住户家过夜。

走在黑黢黢的山间小路上,时俊涛紧紧地拉着陆行舟的胳膊,看着手机照亮的那片地方,大气儿都不敢出。陆行舟知道他平常怕黑,源于少年时独自在国外时被同学恶作剧关小黑屋的心理阴影,他搂紧了时俊涛微弯的肩膀,跟紧带路的乡政府人员。

好在还通了电。看着那一片闪耀着橘黄灯光的村子,陆行舟拉起时俊涛让他看黑暗中那片充满了希望的灯火。

山村里的条件并不是很好,但山里人的热情让两人很感动。草草洗过,两人挤在一张床上,困倦地睡下。

第二一大早,三人吃过玉米糊糊和咸肉炒的土豆菜组合的早餐,向塔塔村出发。

从腊月二十八早上开始,《让爱回家》节目正式开始了直播。

陆行舟和时俊涛的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跟着乡政府、村主任等人员,将爱心人士筹集的物资送到需要走访的人家家里,并和他们说说话、聊聊天。

这是看起来很容易的事情,但进入一家一家去的过程却不容易:山里的房屋都不是成片成群建造的,而是择地形而建。从塔塔乡乡政府开车到塔塔村的路,全是弯弯曲曲的石子路,就这条石子路,还是乡长跑了半年的县政府磨来资金铺上的,不然就是一条粘性十足的泥泞小道,遇到下雨根本进不了村。

而此次走访的人家基本上都是村里多年的贫困户,住处大多分散各处,走访一家平均要花费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而让陆行舟和时俊涛心疼的是那些留守的孩子和老人。在进入第一个走访的人家里时,两人惊讶地发现这家人竟然住的还是半砖墙半茅草的屋子。村主任介绍说:“房子建好了要上瓦时,男主人查出得了肝癌,治了一年多,还是走了,欠了一屁股债,老婆独自在外打工,已经两年多没回来了。家里就留下两个娃娃和爷爷。”村主任尽量用陆行舟和时俊涛听得懂的词语介绍。

两个孩子是一对兄弟,大的八岁,小的六岁,穿着肮脏的旧棉衣,脚上是单薄脏兮兮的看不出颜色、鞋面上还破了几个小洞的运动鞋,裤子晃晃荡荡的,估计只穿了条单裤;孩子头发乱糟糟的,脸上、手上都冻得红彤彤的,脸部皮肤有冻伤的皱裂纹,手背上红肿的冻疮已经被抓破结痂。但孩子们眼睛里闪亮的惊喜和兴奋,让进入昏暗屋子的一行人都感到了他们心里的欢迎。

村主任带着陆行舟、时俊涛将爱心人士送来的粮油食品、冬季衣物、鞋子和一些书包文具送给孩子的爷爷。老人面容虽愁苦,但眼里的倔强和坚毅让人动容。老人一边感谢着接过物资一边用方言询问着村主任一些事情,待听到想要的答案后,连连点头微笑。

陆行舟和时俊涛坐在屋子里用树墩做的凳子上,也不嫌弃孩子身上的脏污,各自抱了一个孩子在腿上坐着,轻声询问他们的情况。

两个孩子对这两个长得好看、白白净净的大哥哥充满了好奇,用稚嫩、不标准的普通话回答着两人的问话,兴奋地听两人讲述外面世界里那些有趣、好玩的事情,眼神里憧憬羡慕的神采让陆行舟心里隐隐地疼通。

时俊涛本来是不准备抱孩子的,他只抱过猫,也不知道孩子该怎么抱。看见陆行舟将那个小的孩子一把抱进怀里后,也有样学样的将大点的孩子抱进了自己怀里。

这一抱,觉得好轻,不由得伸手摸了摸孩子瘦弱的身体:触手之处尽是骨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啊。

八岁的孩子本来还有些害羞,被时俊涛抱着后,看见时俊涛笑眯眯的脸对着自己,又俏皮地对自己眨了眨一只眼睛后,拘束的感觉一下子消失了。

孩子羞涩地低下头,将乱糟糟的脑袋靠在时俊涛温暖的肩膀上,嘴角却含着幸福的笑。

陆行舟不知给怀里的孩子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逗得孩子在他怀里咯咯咯地大笑;时俊涛给孩子轻轻地唱了一首外文歌,惹得孩子惊喜地发问:“这是什么话?”当时俊涛告诉他是外国语言、又给他讲了几句不同国家的语言后,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崇拜和敬佩:“你比我们老师要厉害许多!”

时俊涛和他拉勾:“你好好学习,有什么困难找我,从今天起,我就是你哥!”

陆行舟也在和小点的孩子拉勾:“哥哥找个时间,接你出去看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