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第秀才张角与黄巾起义(2 / 2)

教的第一本正式经典《太平经》,也与南华老仙传授给张角的《太平要术》在名字上大同小异。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南华老仙就是当时道教的掌门人,而张角的太平道实际上就是道教。他也自称太平道人,对,道人。

所以,黄巾起义的思想武器也和后来的太平天国一样,是宗教。

张角与后来者洪秀全心有灵犀。

有史学家后来总结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说是因为黄巾起义准备不充分。

我要说,黄巾起义是组织最严密,准备最充分的一次农民起义。

首先它有严密的组织。

张角有五百多徒弟。这些弟子应该是张角的追随者和传教者,也是张角事业的骨干分子。这些人云游四方,宣传张角的思想,发展信众。

张角把所有信众分成三十六方,小方六七千,大方万余人,还设立将军统率,这是严密的军事组织。

其次,张角利用了当时全国人民都相信的谶纬之术。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则讖言在太平道信众直接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大家都相信汉朝气数已尽,黄巾军必将取而代之,时间就在甲子年。

另外,张角为了起义,还从敌人内部下手,甚至联络了皇宫里面的人,准备来个里应外合。

这些,谁能说他准备不充分?

张角简直就是个搞起义的天才,至少是个搞起义的秀才。

第三,黄巾起义失败以及群雄并起

黄巾起义最后失败了,当然我们不敢想象它如果成功了会怎样。

失败的原因很多,在我一个读小说的人看来主要有下面几条。

1,敌人太过强大。

东汉朝廷派出镇压的军事主官有卢植,朱儁,董卓,曹操等。这些人的文治武功不是张角三弟兄能比拟的。

2,没有联合势力派。

张角联合了一个中涓封谞,这个中涓一说就是宫中的环卫工人。喊他一起革命,跟喊阿Q去革命效果差不多。又说中涓是皇帝贴身太监。不管怎么说,这个人的分量和能力都不够干“立天”这么大的事。

假设张角当时联络的是董卓呢?

3,缺乏人才。

这是致命的。

黄巾军起义不到一年就被扑灭,很多黄巾军投降被收编,但是这些人当中没有涌现出任何一个杰出人才。这从侧面反应了黄巾军人员素质不高。而且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任何一个将领或者领袖的名字。这一点,后来的洪秀全就比张角幸运得多。天平天国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4,没有根据地,更像流寇。

没有根据地,就无法建立起稳定的后方和持续的军需供应。战争全靠抢,这是不能成功的。

后来三国鼎立,曹孙刘各据一方,前方失败可以退回根据地,下次再战。

历史不能假设,历史从不重复,但是总在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