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燕王父子的争吵(2 / 2)

怒。”

然后葛诚,余逢辰等人都开始为朱高炽说好话,朱棣这才止住了怒意,袖子一甩冷哼离去。

燕王府父子两吵架的事情传了出去,有人嗤笑纯属是脱裤子放屁,有人夸赞燕王父子都是重情重义的人。

总之。

中华重工重返陕西之事,在舆论上,因为争议,没有引起过大的反弹。

但是影响还是有的。

朱棣对朱高炽这两年越来越“放肆”的行为,还是有些不满意的,在徐氏面前抱怨。

因为秦王的丧事,虽然不至于让王府几位公子小姐的婚事耽误几年,仍然延后几个月。

徐氏好不容易操持了几个月的准备,突然又要延后,她的脸上也写满了疲惫。

听到丈夫和儿子的矛盾,徐氏打起精神,安慰起朱棣,作为母亲,母亲的态度当然是儿子是对的,是丈夫小肚鸡肠。

“哪里有老子这么说儿子的,老大做的一些事,不也是你一开始支持的么。”

“你呀你,慈母多败儿。”朱棣没有得到想要的安慰,忍不住骂道,刚说完,心里就“咯噔”一下。

果然。

徐氏眉头微蹙,明显生气了。

夫妻有很多种,相处方式也有很多种。

像朱棣和徐氏,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从相识到相爱,从相爱到结婚。

在正式成亲之前,两人已经相伴了三年,婚后生儿育女。

朱棣现在的七个子女,都是徐氏所生。在朱高炽未成长起来的时候,朱棣离开北平时,北平由徐氏管理。

两人的感情之深,超过了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的夫妻。

见到徐氏不爽,朱棣连忙露出笑脸,虽然没有开口抱歉,但脸上的神情已经表明了一切。

徐氏是个聪明的女人,没有开口要拉下朱棣的脸,见到朱棣的态度,只扭过头不理他。

朱棣顺着徐氏坐下,两人挤在一起,徐氏往外挪一下,朱棣就跟着挪一下。

里间的几名嬷嬷丫鬟掩嘴而笑,徐氏抬起头瞪了眼,让嬷嬷丫鬟们不敢明目张胆。

任何时候,徐氏都会为丈夫留下尊严,反倒是朱棣不以为意,笑道:“你跟咱生的孩子,个顶个的孝顺。”

徐氏虽然生了七个子女,不过才三十四岁,不至于人老珠黄,倒是因为兼具美貌与才气,显得端庄大方,在气质上属于超绝。

“可别这么说,回头谁惹你又不开心了,嘴里又变成慈母多败儿,抱怨没跟你生个好儿子。”

“谁说的,咱可没这么说过。”朱棣左望望右瞧瞧,逗得徐氏忍不住笑出声,好气的打了下朱棣的胳膊。

朱棣抱住徐氏的手,突然动情起来。

“人生啊,谁也说不准,以后万一咱不在了,其余的子女咱不担忧,唯独老大的性子有些激进,你要多看顾些,越是聪明人越是容易犯事,你可不能任由他胡来。”

“好端端的,说什么胡话。”徐氏终于生气了,非常气愤的盯着朱棣看。

朱棣笑了笑没有多言,两夫妻就这么亲昵的坐在一起。

正当壮年的大哥和二哥接连死亡,让同样正当壮年的朱棣,对生命感到了茫然,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步入后尘。

陕西。

比朱高炽小两岁,十五岁的秦王长子朱尚炳,在秦王宫戴孝,哭的满面泪流。

朱尚炳的生母不是秦王嫡妻,因为秦王妃被发配“冷宫”的原因,朱元璋斥责了秦王,并赐死了秦王侧妃,也就是朱尚炳的生母。

在朱尚炳眼中,现在唯一关爱他的父王也突然离他而去,而皇爷爷对父王的评价又这么“恶毒”。

哪怕远在千里之外的少年,也感到了寒意,心中有一股怨恨,但又不敢说出来。

秦王活着的时候,官员们和他作对,但是在他的葬礼上,虽然有圣人的盖棺定论,可没有官员们敢继续谩怠。

而长史府的官员们,失去了主心骨一样,再也没有底气和地方官员们分庭抗礼,变得唯唯诺诺起来。

整个秦王府,一夜之间,仿佛变成了一个霜打的茄子般,失去了生气。

而陕西的官府,同样开始小心翼翼,不敢逾越半步,和以往判若两人。

在秦王之前,大明离世的藩王也有,但要不然是夭折,要不然就是无后,像秦王这种留后的是

一切的决定都在应天府,可圣人对秦王的“恶评”,犹如悬在秦王府头上的铡刀。

总之。

在最有利的环境下,中华重工重返了陕西,没有丝毫的阻拦,靠着蜂窝煤商会,煤炭行业协会,焦炭炼制厂,通过商业手段拿回了对商团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