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火(1 / 4)

那山杜鹃 白米石 3233 字 4个月前

文修慢慢长大了,胖嘟嘟的,人见人爱。他一岁多的那时候,农村还是集体化生产队,大人们每天都要按时出勤挣工分。一天大中午,妈妈正在烧火煮米饭,挂在门上方的喇叭突然滋啦滋啦响起来了:

“大家都到垄里来,电站放水了!电站放水了!”

白石村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在公社的支持下,修了一个小型水电站,装了三台发电机,供了整个公社的电,大部分村民都用上电灯。

为了确保水位落差的势能足够发电,电站的水是在后沙镇回澜桥下修的水坝引来的,流经三个村,十二三里地。水渠的水是供发电专用的,只有在大旱的时候,稻田干的很严重了,公社才会特许水渠周边的村民放一些水用来灌溉稻田,但时间是有限的,每次就放几十分钟。因此,每次电站放水都是要争分夺秒去“抢水”,村里会用喇叭喊全体劳动力去田垄,以最快的速度把干得开裂了的水稻田灌上尽可能多的水。

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屋檐下都挂着一个一尺见方的小喇叭。松木杆子架着一根铁丝,在村里穿梭,把每个喇叭都连起来,村里有什么通知,都是通过喇叭来喊。偶尔也会转播一些收音机广播。村里小孩最喜欢的一个节目之一,就是三三两两凑在小喇叭下听广播节目,纳闷那个小方盒里面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说话、唱戏。不播广播的时候,有些顽皮的小孩,还会去用手弹小喇叭的接电线,耳朵贴在线上听嗡嗡的电流声。

林彪叛逃被摔死的广播、粉碎“X人帮”、毛教员逝世的悲痛消息等,村民们都是通过那些小喇叭得知的。后来分田到户了,各家管各家,村里基本没什么通知了,不再维护喇叭线路,又加上不少村民盖了新屋,原有的小喇叭被拆了,新屋都不装了。慢慢地,小喇叭就绝迹了,最后连立在田垄里的那些线路杆子也都不见了。

文修妈妈听到小喇叭在不断催促,急急忙忙把灶膛里的火扒拉灭了,就匆匆出去集合,到田垄里放水去了。

文修正在屋里玩,看到妈妈跑出去了,就蹒跚着走到柴灶边,学着妈妈的样子,从灶旁的柴火堆里拖出柴,往灶里面添柴,接着烧饭。不一会儿竟把灶旁的柴堆引燃了。

火势很快大了起来,浓烟滚滚。离屋不远的几株大柳树上,一群正在午休的白鹭纷纷飞上天空,“呱~呱~”不停地叫着,绕着浓烟盘旋。

大人们从远处的田垄里看到后,顾不得放水了,都赶回来救火。

大火已经从从牛棚烧到老祖屋的木墙,木屋顶也开始接上火了。青瓦缝里噼里啪啦冒着火苗。

文修四叔跑到屋前,快速助跑几步,到了墙根猛地跳起,抓住屋檐横木,蹭地爬上了屋顶,使劲把靠近隔壁房屋的青瓦都蹬掉。这一招很管用,没有青瓦覆盖后,火烧到这里就稳住了,火苗往上窜着,不再往屋顶侧面冒火,避免了引燃隔壁房屋的屋顶。

住在老祖屋里的各家骂骂咧咧,冒死抢出少部分物件,但大火是无法灭了,只好眼睁睁看着老祖屋被烧了个精光,只剩下被火烧得又黑又热的青石基础和地砖。

这种木屋的防火,千年来都是一个难题,很多连片的古寨、古集市都是一把火成了灰烬。后沙镇就曾经被大范围烧了好几次,很多房屋商铺化为灰烬,损失惨重。最近的两次影响较大的火灾,一次是1945年4月,一次是1994年8月。

1945年那次大火,发生在雪峰山会战时期。那次会战,以中国的全面胜利结束,没多久,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

那年4月下旬,日军冈村宁次部第一一六师团第一〇九联队500人进攻千年古镇后沙镇。当时驻守后沙镇的是战功赫赫的第74军。在淞沪会战王家岭歼灭战中,74军曾歼敌上万人,之后屡次重创日军,有“抗日铁军”之称。在雪峰山会战中,74军是参战的五大主力军之一,在这次会战中歼敌更是两万余人。会战结束后,雪峰山会战的前线总指挥王耀武将军担任了这支军队的军长,就是日军闻之丧胆的“宁遇阎王,莫碰老王”的抗日名将王耀武。抗日战争结束后,王耀武做了山东省zhuxi,张灵甫接任他做了74军军长,后来在孟良崮战役中,74军被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彻底消灭了,张灵甫也被击毙了。

不过当时雪峰山会战时期的74军军长还是施中诚将军(第三任军长)。后沙镇地处蓼水河冲积平原,无险可守。施中诚军长决定依靠后沙镇古镇,诱敌深入,于巷战中歼灭敌人。

当地群众把日军诱入74军的包围圈,枪声突然响起,激烈的后沙镇保卫战打响。白家在镇上置办的那几个铺面所在的街区就是主要战斗阵地。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从天刚亮打到太阳下山,敌我双方在狭窄的街巷中反复攻防。最后,日军丢下300余具官兵尸首和重型装备,匆匆逃离。四处逃散的残兵败将又被当地群众用鸟铳、锄头打死了不少。在逃离前,日军将几处木屋浇上油,点燃纵火。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军民一起从蓼水河里取水救火,但无法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