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意外的访客(1 / 3)

风起2005 贪杯的饺子 1657 字 4个月前

詹妮弗如此有信心,马凉当然是很高兴了。

毕竟下属越能干,他才能更好地当甩手掌柜,只不过有一点细节他倒是要提醒一下。

“募资目标一开始倒不用设得那么高,最关键是必须和lp们提前讲清楚咱们的要求!”

马凉身为重生大佬,做别的不一定行,但做投资肯定是有先知先觉的优势。

至少在未来的十几年内,这个优势不会丧失。

所以他如果玩私募基金,保证投资回报肯定是没问题的,甚至还会有很好的业绩。

所以在这种必赢的情况下,对lp(出资方)多提点要求就再正常不过了。

他虽说缺钱,但也没必要上杆子去舔那些大资本,爱投不投。

詹妮弗听完就懵了,玩私募还能有什么要求啊,业内的游戏规则都已经非常成熟了,大多数私募基金都是差不多的运作模式。

她不禁好奇地问道:“boss,究竟有什么特殊要求呀?”

“年管理费5%,carry30%。”

马凉轻飘飘地回了一句,仿佛就像在说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情。

詹妮弗闻言当场就惊了,她压根没想到老板竟然会提出如此苛刻的要求。

这样搞的话,那募资难度简直会成百倍的增加。

要知道在通常情况下,私募基金管理人(gp)的收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管理费一般为基金管理规模的1%-3%,与投资收益无关,基金成立后每年都可收取。

而carry则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核心激励机制,反映了基金管理人(gp)和出资人(lp)以及gp内部之间的关系。

最常见的模式是“2%+20%”,即一只基金在投资期时,lp支付给gp每年2%的管理费。

等存续期满后,基金回报达到了事先约定的底线,gp则将本金返还给lp,然后还可以分走基金利润的20%。

这20%的提成,就是gp的carry奖励部分。

所以听得马凉居然每年要提5%的管理费,而且还要30%的carry,詹妮弗一下就没了募资信心。

如此苛刻的条件,在全球创投圈都找不出几家风投机构敢这样操作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真要按照这个标准去募资,说不定一分钱都募不到。

詹妮弗原本还满腔的雄心壮志,打算大干一场,可等听完要求后,真是一点儿想法都没了。

于是她苦着一张脸抱怨道:“boss,这个要求也太高了,没有几个lp会答应的。”

管理费倒还无所谓,主要是carry的标准太高了,哪怕定为25%她都能努力争取一下。

可30%属实太夸张了,这相当于要从收益里分走一小半呢。

“你别着急啊,我还没说完呢!”马凉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自己说的标准有多夸张,跟着便解释道,“我这么定是有原因的!

因为每一期私募基金,咱们【大风资本】也同样会出资30%。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道理,相信那些lp们会明白的。

只要这样去操作的话,我所提的要求就一点儿也不高了。”

一般情况下,很多风投机构都是拿人家的钱来玩投资的,即便亏了本质上也不用负太大的责任。

就算摊上了诉讼官司,也不可能还得上人家lp的本金。

想要gp赔钱,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lp对于gp也会提出很高的投资回报要求,毕竟钱扔给投资机构去玩创投,风险也是很大的。

所以很多知名投资机构虽然投出了一个又一个独角兽项目,在超高倍的利润回报里也只能提取20%的分成当做自己的收益。

剩下的80%,那是属于lp的。

那些在创业者面前人模狗样的投资大佬们,其实在出资的lp爸爸面前啥也不是。

谁让你是拿着人家的钱在玩投资呢,先天就要矮人一截。

而马凉则不同,他有先知先觉,做投资根本不用担心亏钱的问题,只是想从lp那边借到更多的资金去把项目捧出来。

所以完全可以自己也出资一部分投到私募基金里,大家平等相处、共同进退。

这样一来,那些lp们自然会感觉更有保障。

毕竟要赚大家一起赚,要亏一起亏,马凉总不至于连自己的钱也坑进去吧,也就会认为你做投资必然会更加用心。

毕竟在lp眼里,【大风资本】愿意这样操作的话,信任感立马就不一样了。

也是因为创投圈发展了这么多年实在太乱,很多知名的投资人也就是表面看着风光,其实投资业绩一塌糊涂。

尤其是国内的风投机构,动不动吹嘘“年化收益率高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