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家事纷争9-01(1 / 3)

世事心尘 太龙宫主 2116 字 4个月前

#9-01

家是心灵的港湾,港湾里的心灵多了,一遇到风暴,心灵就碰撞了起来,擦出了火花。而且擦出的火花四射,把每个心灵都炸得黑黢黢的。

自卢维记事以来,家里一直在纷争中度过。姥爷在世时,卢老八也不敢太过放肆,多少还得给姥爷的面子。自从姥爷去世后,如老八就开始闹,把家里的老宅。撬开了锁。住了进去。父亲当时刚刚上了班,结了婚,好日子也没过了几天。姐姐才。五六岁,大哥还在襁褓里。孤儿寡女。在老家,怎么能斗过卢老八的一大家子人。妈妈经常受气。

姐姐虽然小。看到妈妈经常被他们欺负。扯着嗓子骂他们。常常被卢老八的儿子打。在那个环境里,怎么能让人心平气和。

那时候社会上也乱,正值文革时期,人们相互猜疑,相互揭短。时不时的写个大字报。今天你还当权。明天就有人批斗你。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种斗争哲学,应该还是有问题。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以和为贵。还是有冲突的。外面的大环境也影响的小环境。影响的每个家庭。

卢维的父亲,就是让卢老八的一张大字报,送到了牛棚里。说他要搞资本主义复辟,他儿子带着红卫兵小将抄了家,老家里的值钱物不知道踪迹。卢维的爷爷给日本人当书记官,这件事是抹不去,虽然解放了还有证明,卢维的爷爷没有干过坏事,文化革命要把从前的旧账翻了出来,仔细的一笔一笔算着。还加上利息。在那人人可危的年月里。不只受的精神上的折磨。还饿着肚皮。陆老八写信告到了学院,好在卢维的父亲。人缘不错。所在的学校。也没有为难他。只是上干校。学习了几个月。下了几天煤矿。事情就了了的过去。也没受了多少罪。外境比学校里的那着走资派好的多。

大哥大姐没成家时,家里还一团和气。除了二哥天天惹祸。让爸爸打。日子还过得下去。大嫂是姨姨家的女儿。以前都经常见面。都是自家人。父母在太原没什么直系亲属,每到过年过节都互相走的亲戚。倒是有几个远亲,在省委工作,听说还当了不小的官,但卢维从来也没见过面。

从记事起,卢伟家里的人就不多,不是这个表哥来,就是那个叔叔住几天到医院去看病。家里就没断过亲戚。姐姐嫁了出去。也没给家里出过力。工资被姐夫管着。印象中就没有给家里多少钱。过年买一些糕点,后来渐渐也没带了东西,也时常回娘家混口饭吃,姐姐家在东院,爸爸家在西院。走路也就400来米。

自从大哥结婚后大嫂嫁了进来,家庭的纷争,就多了起来,其实就是家里面的琐事。鸡毛蒜皮。大嫂家是东北。父亲当过兵。参加过朝鲜战争。九死一生。退役后。只是文化程度低。安排到厂子里当了一名工人。住在城市郊区,靠近一个小的火车站。过年过节爸爸会带着一家人,去他家打牙祭。他那个地方叫新城。所以就叫新城姨姨。在钢铁厂上班。也是从老家调过来的。那时候不锈钢还是很稀奇的物品。他手工冲压了个不锈钢漏勺,送给了妈妈。当做回礼。他住的平房,有个小院子,院子里种了一棵香椿,每到春天,都会采集嫩嫩的香椿苗,炒鸡蛋,鸡蛋是院子里的,鸡下的。院子里还种了个枣树。秋天收了红枣,也会给几个好姐们送上一些。新城姨姨家有个儿子是老大。比大哥大。你大姐又小。小时候发高烧,去医院晚了,脑子受了伤,多少有些残疾,说话一着急就结巴。眼睛也有些斜。安排在钢厂的小集体上班。大嫂年轻时很漂亮,只是长得骨骼粗大。和大哥一样高。从小他们就玩在一起。多少也算个熟人。但并不是青梅竹马的那种。只能算朋友而已。新城一家的家境要比卢维家好。经常让出差的爸爸给他买些东西。那时候上海牌三五的座钟。很是紧俏。有券也买不上东西。有一次。爸爸出差给自己家买了个座钟。被姨夫看上,就转卖给了姨姨。大哥还为此生了一肚子气。

到新城姨姨家总有好吃的,只是路途太远,坐火车得坐上四站地。新城姨姨家总有好吃的,白面做的油炸馓子,那时候他家吃白面的多,也不知道每月定量的白面票他们是从哪搞到的。

大哥以前在县里上高中时,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不错。到了省城,成绩一下就下来了。还有些跟不上。没考上大学。就开始打短工。大哥到了婚配年龄。爸爸就给他买的时兴的衣服。

大哥文笔很好。能写会画。还会吹口琴,拉二胡。在学院经常有人给他介绍对象,总是相处时间不长就分开了。大哥到药厂上班后。处了一个对象。是车间主任的女儿。那时候卢维才上初中。

有一年暑假假期。爸爸出差了。妈妈还在上班。哥哥约的那个女孩到家里。家里放着台湾大伯给买的东芝冰箱,日立彩电。看得出。大哥是想显摆显摆。那个姑娘交往时间最长,大哥还和他去了一趟黄山旅游,照了好多相片,其实两个人挺般配的。但最后就没了结果。

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心诚一意就经常到家里来,经常带点自己做的东西。那时候大嫂进了厂矿。成了一个国营正式工。挣的